(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畏难心理自学习开始之初就存在,到了大学这个现象尤为严重,,初高中学习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即便遇到难题,也会回想起老师的话语:最后一题拿个基础分就行了,求导代入,我给你们的二级公式能用用,不能用没关系,这分数本就不是给你们的。到了大学,综合性上来了,难度也逐级增加,我依旧奉行着以前的原则:避难就易。这导致我在自欺欺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为改变现状,我形成了以下原则。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初步分析作业难度后,抓住第一眼不能在脑海中反应出解题思路的题目尝试进行解答,将难题进行拆分后,逐步破解,并在最后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答案,实在卡壳的时候,解答低难度的题目,保持注意力不要过度下降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做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周日晚自习19:30-20:30
地点:自习教室(厚学300)
方法:
a之前的做法:以高数章节作业为例,按照排版顺序一题题往下做,做到提高题的时候,想到哪写到哪,想不通就结束。
b现在的做法:打开学习通上高数两大章节的习题课小测验,前前后后浏览共七题,约莫用到“点线距离,方向向量,二阶偏导等”,这些单纯套用公式,步骤分较多的题目先放一边,一直到证明综合题,初看一眼毫无思路,再读题目,下笔拆分问题结构,最后恍然大悟,出现一种新奇的醍醐灌顶的感觉。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有效,快速地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能够充分利用大脑思考,拆分法能够对一个问题多方面思考,最后就像是对细碎的物件进行整理,而不是一团浆糊。拆分后迅速解决问题说明对基础知识点的认识不清晰(而不是不深入),可以做一些“学习指导”上的题目(难度相对较高)。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