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苏轼说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郑板桥说:“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 即过,与我何益也。 ”
对于读书,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看什么书,怎么阅读都是我们在不停探索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喷涌而出的信息使我们变得焦虑,毫无头绪的我们买大量的书籍,希望通过阅读掌握知识解这种焦虑,于是出现了“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的局面,家里和办公室堆满了大V推荐的各种书籍,往往看了一两页,就因为读不下去,丢弃一旁。那么书,到底要怎么读呢?
日本的经济学教授原尻淳一,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方案。他在阅读过上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后,整理出一套超高效、超高质的读书技巧,而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完整地罗列了这89条读书技巧。 通过这些阅读技巧,你不但能够喜欢上读书,还能够快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这些书上的精华于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原尻淳一,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1972年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
如果你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那你要看这本书,这本书会教你如何才能喜欢阅读;如果你是喜欢读书的人,那你更要看这本书,因为你会学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现更高效的阅读。我们在《高效能阅读》中不但可以学习到如何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还能掌握知识的体系化管理和使用。
一、如何爱上读书?读什么书?
曾经我也是一个靠看书解决失眠的人,只要一拿到书,瞌睡虫立马就被召唤出来,屡试不爽。中学时代要求看完的四大名著,我居然一本都没有看完过,理由无非就是不喜欢,书太厚看不下去,每次老师抽查我都要想法设法,蒙混过关。
原尻淳一说阅读体质是可以养成的!
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读者权力十条”,其中有两条让我印象深刻,分别是“第一条:不读的权利”和“不读完的权利”。当我们不喜欢这本书的时候,可以不读,不需要强迫自己去读这本书。所有选书的出发点,都要落脚于我对这本书感兴趣。
要爱上阅读,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某同学不爱读书,但是他喜欢历史,那就去找历史类的书籍看。如果你是一个八卦的人,计划去拜读大师的作品时,不妨试试先在网络上搜索大师的一些八卦,以兴趣点作为内在驱动去阅读,才是改变阅读体质的根本方法。
“2D”到“3D”的学习,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内在消除厌读心理。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愉悦感,或者说没有内在动机时,是非常痛苦的。
“读书应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二、在哪里读?
什么样的环境算是优质阅读空间?我有一位朋友每次阅读前,必须 沐浴、更衣、焚香、净手,在她看来,这种仪式感能够让她更快进入阅读状态。而我阅读时,只要求安静就可以,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图书馆,甚至有些小伙伴只有在蹲厕所的时候才能安心读书,所以每个人对阅读空间的要求都不一样的。
著有《知性生活的方法》的渡部升一先生,却生活在图书馆里。他在图书馆里打开立体声音响,播放贝多芬的乐曲,在这样一个怀旧复古的环境里阅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虽然我们无法像他一样住在图书馆,可是却可以在家里打造一个家庭图书馆。在这个角落里,我们可以在书架上摆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一张舒服的沙发,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打造成任何样子。
无论是图书馆、咖啡厅,或者书房,甚至是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是自己能够阅读的环境,我们都要加以利用,通过环境刺激自己持续读书的动力。
三、怎么读?
速读
要在短时间内涉猎大量资料,那就必须掌握速读的技巧。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面介绍了速度的方法,速读的关键在于快速挖掘“关键词”和验证假设,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分析,发现创意。
1.通过加快阅读速度,来提高阅读效率
2.通过目录、黑体字、索引和关键词快速了解书本内容
3.通过便利贴、“指针”和笔记等小工具提高阅读效率
垂直型阅读+水平型阅读
垂直型阅读,就是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专业化阅读。比如我们想要学习阅读方法,就可以找《高效能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等相关的书籍来深化阅读。等到下次想要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垂直型阅读的方式来积累资源,这就叫做营造“思考的主场”。
水平型阅读,就是不限定领域,多方面广泛阅读,让我们成为“通才”。
谷歌董事长Eric.Schmidt提出“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为了维持阅读的平衡,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一黄金比例。
70%用于垂直型阅读的专业领域,建立思考的主场,20%用于周边,剩下的10%用于感兴趣的未知。
“解剖读书”技巧
1.利用“Slideshare”解剖企划书,积累大量结构样本;
2.通过“Gunosy”,获取一手信息
3.阅读大量杂志,获取设计素材
书本到底要怎么读,其实方法有成千上万种,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把书本里面的知识立体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的不只是阅读的能力,更多的事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四、读完之后该做什么呢?
书读完之后该怎么处理?按照我们普通人的做法就是,读完就会闲置一边。但是原尻淳一说:
“为写而读”、“为产出而投入”正是时代环境的要求。
梅棹忠夫先生在《智识的生产技术》中详细地阐述了通过以前阅读的书籍,创造知识产出的步骤和技术。大家肯定会有一些疑问,通过阅读书籍,一般都是获取知识,为何会有创造知识产出的说法?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解释,“知识生产的基本概念”由京大式卡<信息收集>-KJ法<信息的结构化>-小 笺 法<文脉化>三个步骤组成。简单来说,就是用卡片来收集可供参考的文章,然后将这些信息结构化分组处理,最后根据主题,将信息分类订成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用不同的信息。
除此之外,原尻淳一还给我们介绍了像Dropbox这样的云端存储方式。
由于某些原因,原尻淳一介绍的方法和工具,我们无法使用,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类似的方法。 比如我非常喜欢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在我看到喜欢的素材时,我可以一键收藏, 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编辑,它就像一个移动的笔记本,随身携带查找方便。
“旧有的只专注于投入高效化的读书方式已不再适用,如何做到为了产出而快速阅读,以及能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变成了关键所在。”
作为效率专家,原尻淳一不仅仅是把读书方法分享给你,更多的是告诉你如何把单纯的文字信息转化为附加值丰富的数据库,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书读完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将知识整理体系化,然后按需所用才是我们阅读的真正目的,这就是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面要告诉我们的产出为目的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成千上万,我们需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读多少本书,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