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沟通中有个黄金“第一原则”,但99%的人都不知道。|船长漫画
从大年三十算起,今天已经是宅家第20天了。
可能除了资深宅男宅女,很少有人能有机会,持续在家这么长时间。更少有机会完完整整与家人、伴侣如此频繁地相处。
上一次的漫画栏目,很多人给我们留言,说感觉跟家人关系更亲近、更了解了,但也有人在后台问我们:“难道就没有人跟我一样,因为跟父母相处时间太长,彼此都看对方不太耐烦的吗?“
但现在远远还没到出门浪的时间,所以继续在家期间,要如何跟家人相处出爱意,而不是相看两生厌,那就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
有时候,在亲密关系中,或许连你自己都没发现,你既不会“听话”,也不会“说话”。
不信,我给你看一个最最常见的案例:
经典案例分析
请看下面案例,想一想,谁在沟通中有问题?
“
案例分析:
孩子的回答是让人不舒服的,因为每句话都带有攻击性、对抗性,看不到家长背后的不容易,而且说话很刻薄。
但是这个情境的发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一定是经年累月的家庭生活才造就的。究竟是谁一步一步让孩子形成了这种沟通模式?
请看上面图片中的红色提示,其实妈妈的不恰当沟通模式,才是问题的根源。
孩子感受到不被倾听、不被感受、不被接纳,久而久之,就觉得与家长无法沟通,所以慢慢就成了一个不好沟通的家庭成员。
”
日常沟通三大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掉进沟通的三大坑:
我们先摘一个最常见的“否认感受“深入聊一聊。
1
否认感受
如果在最长假期要追剧,我强烈推荐《小欢喜》。
里面有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叫宋倩的妈妈很有代表性。
“
案例分析:
一会儿,“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一会儿,“这有什么可生气的”。
简而言之,孩子有情绪就不对。
各位家长,请回想一下孩子小时候,翻翻以前的照片,再对比现在的照片——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小时候那个灵动、贴心的孩子,现在变得木讷、麻木、面无表情的?
变化的原因,就是在家庭教育里,家长基本上不会去看见孩子的感受,不带孩子去认识他的感受,也拒绝让这些感受存在。
因为我们觉得人不要有任何情绪就是对的,有情绪就不太对,信奉“无欲则刚”“无私无畏“。
”
再举一个爸爸的例子:
“
案例分析:
这个直男爸爸,他不允许孩子难过,可他自己却特别容易生气。
“你不能有情绪,但是,我要发脾气了!”
这就是中国家长对于自己的情绪长期不关注、看不见、不接受,所以我们在情感教育上很小白,我们对孩子的感受很麻木,总get不到他的点。
老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
”
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家长,都没有去觉察、看见、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得“空心病”。就是从小到大,他身边所有的人对他的感受视若无睹,拒绝、不看见、不回应,觉得无意义、无价值。
所以他把感觉当成负担,以至于他极致地、将自己所有感受压到了他的潜意识之下。对所有东西都“无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因为“感受麻木”,在成人世界里遇到很多问题。
沟通第一原则
⚠️注意,这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而是适用于任何关系,只是我们用亲子举了例子而已。
当人们处于强烈的感受当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的话,他不接受意见、甚至不接受安慰,也没有办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
这时他的需要是什么?他不要冷安慰,也不要你的建议指导,他要你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比如直男爸爸,尽量响应女儿的意图就行了,女儿就是来撒娇的嘛。
那《小欢喜》宋倩又该怎么调整呢?
2
评判性语言
在我们的一线工作中,发现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孩子年纪越小,说话时喜欢使用的正面词汇就越多,随着年纪的增长,负面面形容词就会逐渐变多,甚至在一个时期,负面形容词占据着青少年沟通中的主要词汇。
随着我们对孩子家庭,亲子沟通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家长很喜欢使用一种沟通方式,就是“评判性语言”,这就是日常交流第二大坑,你一定听过不少:
比如:
0
1
这种语言,有一种“静止”的色彩。
就仿佛你心里已经认定这个人是个糟糕的人、是个情商低的人、是个懒惰的人,他再也不会变了。
听到这样的评价,人们都会感到难以接受,但如果把评判性语言,换成“描述性”语言,仅仅只是表述一个状态、一个场景,而不是针对这个人本身,就会好很多,比如:
如果能进一步,把“感受“进去,那在听话和说话时,那句话,就会显得没有那么有针对性,而是希望与对方交流感受。
那听话的对象就很能很容易把这句话听进去。
3
说教
最后一个日常大坑,就是说教,说教的感受不需要多阐述了,大概一张图就能让你回想起所有被人说教的感受:
所以我们常常说,要懂得“倾听”。
所谓“倾听”,并不是不发表任何言论,让对方一个劲地说,而是能够听到对方言语中的“感受”。看到这种感受,并针对感受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才是真正能打到对方心窝里的沟通方法。
特别是对方处在情绪之中时,越去压抑对方的情绪,对方越不舒服,看到感受,接纳情绪,共同面对,才是更好沟通。
这就是日常沟通里的黄金“第一法则”。
猎鹰号船员揭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船长梁晓玲》
原文链接见下方
https://mp.weixin.qq.com/s/fSq8ZeEt6bu9TmPE0y5l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