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尔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常常被周围的事物甚至远方的目标折磨,觉得过了眼下就好了。读完之后,我和自己和世界都讲和了。真希望很早以前就读了这本书。你现在读,正当时。
一、从冠军的痛苦开始(启程)
作者16岁那年夺得了以色列壁球冠军。为此他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艰苦训练。甚至连汉堡包都不敢多吃。
在夺冠的狂喜过后,当天夜里,他突然觉得很空虚,感到迷茫和恐惧,甚至流下了眼泪。
冠军的目标并没有带给他如愿的幸福,而是一切归于平淡。
从那一刻起,作者打算研究如何才能让人更幸福的问题。直到他成为了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他的课程每年有1600多人选修,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
二、协调现在和未来
我们有四种汉堡可以选择:
第一种:口味诱人,但是标准的垃圾食品
第二种:口味很差,但富有营养
第三种:既不好吃也不健康
第四种:既好吃又健康
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第四种了!
但事实上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会选择前三种
选择第一种的人是享乐主义型,及时行乐,逃避痛苦;
选择第二种的人是忍辱负重,忙碌奔波;
选择第三种的人是丧失意义,烦恼无助;
选择第四种的人才是真正幸福型的人。
三、幸福的四象限
1.及时行乐
逃避痛苦,不愿意努力,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
例如:
孔乙己,吸毒者,网游上瘾者,夜店流连者,混日子的员工;
2.忍辱负重
不断努力,以为过了眼下的困难就会好;
以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例如:
累到死的企业家,不断追求权力的官员;
为了事业牺牲家人的人,咬牙准备高考的学生;
3.无助型
认为怎么样努力都没办法幸福的;
人生就是受苦的;
怎么也没可能改变生活的;
例如:
怨妇,抑郁症患者,永远痛苦,责怪自己和他人的人;
4.幸福型
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的人;
例如:
孔子,颜回,释迦摩尼,慧能,曼德拉,你身边积极又乐观的普通人。
四、解释幸福
我们需要反省和体察,争取更多的时间能够停留在幸福型里面,尽量减少其它三个象限的控制时间。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修炼。
幸福的人群
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
幸福=快乐+意义。
快乐是你的当前利益,意义是你的未来利益。
五、目标和幸福的关系
乐透大奖的得主,平均一个月时间,幸福感会回到得奖之前;
车祸截肢的人,平均一年时间,幸福感也会回到车祸之前。
所以幸福与否似乎与你所处的境遇无关。
如何幸福:要有目标,乐在其中
要有目标,是不是能实现它则在其次。
目标是意义而不是结局。
这就像孔子说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一辈子不得志,却一辈子乐天知命,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目的和境界。
六、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自己愿意达成的目标才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试着不断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增加想做的事,你会幸福更多。
注意哦,不一定是改变事情本身,有时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好。
例子
樊登每次在上课之前都会想象又有多少人会因我的课收益,讲课时就轻松自在,充满乐趣。
七、快乐学习
学生学习有两种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
1.溺水模式:
学习的过程是忍耐,希望及早从痛苦中解脱,一旦解脱就以为舒适是幸福。但最后还是要不断溺水。
2.性爱模式:
学习的过程是约会和前奏,当我们找到追求的答案时,就好像性高潮一样。
其实这不仅仅可以用来看待学习的过程,整个人生我们都可以用这两种模式概括。
八、福乐状态
福乐状态就是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福乐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
有时候你看小说,不知不觉过了一下午,做实验,没注意天就黑了,这就是福乐状态。
如果你相信福乐状态的存在,就不要再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鬼话了。我们可以追求福乐,也一定能实现福乐。
境界高这样说:吃得苦中乐,方为人上人
九、特权的诅咒
有些人特别痛苦,因为只要他们说痛苦就会有人说:你怎么会痛苦?你又有钱,又漂亮,老公又疼你!
这就叫做特权的诅咒。
你觉得痛苦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应该承受这样的事情,你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很多有钱人自杀,就是因为这个。他们自己都会觉得“我怎么可能不开心呢?”他们会为自己不开心而内疚。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的原因。
因此,受点苦,遭点罪,其实是件好事。尤其是对孩子。
如果你替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和烦恼,最后他就要被特权的诅咒所伤害。
十、开心工作
寻找意义、快乐和优势的过程(MPS)
哪些事能够带给我意义,把它都列出来;
哪些事能给我带来快乐,把它都列出来;
我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把它都列出来;
然后在三个圆圈里找交集。最核心的交集就是应该去寻找的工作方向
《一平方米的静心》——第七点:意义
有时候没有那么幸运,这时你需要学会赋予你的工作使命感。不要对工作有偏见,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说明你缺乏幸福的能力。
十一、幸福的婚姻——无条件的爱
幸福婚姻的秘诀在于建立无条件的爱
爱并不是一种虚无的感觉,如果那样的话,感觉没了就不爱了。
无条件的爱是爱对方的核心价值
如果因为财富、权力或名声而爱,那只是有条件的爱;
因为踏实、力量或和善而爱,才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会建立一个创造力圈,一个幸福圈。有一个真正爱我的人,会让我表现出核心价值,更好的激发潜能。
所以,爱人之间追求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
婚姻的关系是培养,而不是寻找。
十二、幸福的方法就是东方的方法
禅宗问:主人公何在?就是问你能不能感知此刻的自己。
《正念的奇迹》中,一行禅师倡导的就是时刻体悟当下的喜乐。
孔子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王阳明研究的心学,也就是如何长期保持在福乐状态中,连打仗也是修炼的时机。
结语
有人会说这一切是不是自己安慰自己?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
对于这样直言不讳的说法我只能报以同情,这属于典型的困而不学。
快乐与痛苦本身就是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事物。
任何以为外在的事物可以决定我们内在感受的想法,都是简单粗暴的实用主义。
就像佛教说的,心外求法即是外道。
当你能够调节你的想法和对世界的看法时,你才能从容平和的面对人生的种种。
这时,你才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也就是对幸福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