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局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快手拾财

最近有篇文章在币圈疯传——《李笑来跑了,但他给我们上了一堂常识课》,文章的作者是吴晓波。对,就是那个写了《腾讯传》《激荡三十年》的财经作家吴晓波。

第一次听到吴晓波的名字,是在CCTV的一档新闻节目中,那期节目我记得很清楚,讲的是知识付费给当代知识分子带来的巨大机遇。彼时,得到、喜马拉雅等等一大批知识付费APP里,曾经传道授业的教授学者从幕后走到台前,纷纷开设专栏、直播课程,借助互联网的高速传播效应赚着知识变现的睡后收入。吴晓波的财经专栏,便是借着知识付费风口,在大众间广泛传播。

首先,不否认很多学者、大师,在自己专攻的领域里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吴晓波在自己擅长的财经领域发表过许多独到的看法,也让他的读者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的养分,包括我在内。

但是,一旦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其他人一样,大师的认知也有局限。


吴晓波的这篇文章到底有多让人跌破眼镜呢?我先截取几段文字来说明:

说比特币是“挖矿”“卖币”的闭环市场?我想吴老师是没用比特币转过账吧。但凡对比特币这个去中心化电子系统做过深入了解的人,都不可能有这样肤浅的定论。

我虽然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炒币者,但我都知道先把比特币白皮书找出来读几遍,去搞清楚为什么一个没有组织运营的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十年时间。

又说李笑来是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等600多种“货币”的推手。我觉得吴老师你真是太看得起李笑来了(没有黑李笑来的意思)。我入币圈的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也算是这些币种价格起伏见证者,一个市值千亿的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不是因为趋势而是因为一个所谓的比特币首富的幕后推动,他那么牛早就坐Musk的火箭上天了。

身为财经作家的吴晓波,在没有做任何详尽调查和研究的情况下,以一个吃瓜群众的角度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看法,并且还是很肤浅的看法。他的行为像极了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迂腐书生。“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说的就是这种人吧。

另外,吴晓波的这篇文章充满了极大的怨气成分,内心满满的“你凭什么”都快从屏幕里溢出来了。比如下面这段:

我不由的认为吴老师跟李老师是不是有什么不可言说的个人恩怨。要不然怎么不先搞清楚EOS项目的创建初衷,以及跟李笑来的个人关系再扣帽子呢?

EOS的众筹长达一年时间,在吴晓波看来这是骗局,但是在很多区块链的参与者眼中,这是机遇。不仅因为它的发起人是区块链领域的“领袖”人物,更因为普通投资者终于有机会跟专业投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我看来,EOS短时间里的疯涨,完全是市场情绪的宣泄,不论是何种理由的买入,都是对它未来价值以及价格的看好,投资不就是买预期么。


一直认为,写文章搞研究的人容易掉进闭门造车的陷阱,特别是在新型领域和行业。这一年多的币市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是一句多么充满哲理的话。实践,会让你之前信以为真的道理崩塌,也会让你曾经嗤之以鼻的道理重建。

其实,权威这东西有的时候真的挺害人的,因为一旦被冠以某种权威以后,便不会再虚心接受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感谢吴晓波,他让我意识到大师的局限性。也让我明白,在了解区块链的这条道路上,我走在了众人前面。

以上。


我是Kiwi,

以“写作”为枪,以“财商”为靶,你所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我明确的扣动了一次扳机,

欢迎和我一起练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考致富读后感 早年曾经看过类似的书,收获到很多。 思考致富全文讲的是你要有目标,并且有了目标后还要有具体的步骤和...
    zengkai1198阅读 146评论 0 0
  • 大街上,有个小男孩吵着要买棉花糖。妈妈指着他手里的小糖人,说:“刚买的孙悟空还没吃呢,怎么还要?”小男孩不听,赖在...
    爱Summer阅读 519评论 0 0
  • 十言八句: 有几个酒鬼兄弟,不约而同进了一家酒馆,性格都基本上相似,开朗豪爽讲义气,爱谈吐。没三句话就挤到一张桌子...
    晶萌蒙阅读 353评论 0 0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乡村晚集散场的时间,阳光...
    秤罪阅读 3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