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魔方》第八章

诗歌史就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就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中国诗歌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变化,除了古诗道齐梁体诗集唐诗的那一次之外,就要算从唐诗一直延续到20世纪白话诗运动的诗歌语言演变了。

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形成的古典诗歌表现特征如下:

叙述视角、描述过程、时空关系、语言形式。

二,以白话为诗:20世纪初的诗体革命

有趣的是在被称作诗体大解放的24计白话诗运动中,我们却看到了颂诗凸显意义,以文为诗这一精神的真正复活。但这些白话诗的“领袖们”却偏偏不认同。

白话诗歌语言形式与古典语言诗歌形式的差异在于高倡“打破文法底偶像”的康白情说的“旧诗大体尊诗律 ,拘诗律 ,讲雕琢, 尚典雅 ,尚典雅,新诗反之 ,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

首先,古典诗歌尤其格律诗中越来越罕见的虚词及不标志任何视觉性意象的词语,越来越多的用在白话诗中。

其次,意脉与语序都写得贯通流动了,这些虚词虚字,使得那些具有视觉性的意象之间有了联系的纽带。

再次,古典诗歌那种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四句八句的规定行数,平仄相间的对称创作的图案画格式,被完全屏蔽,白话诗与散文般的自由形式,冲击着千年以来形成的诗歌美学原则。

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

白话诗:1.须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

首先,白话诗自觉的运用了主语转换的方法,消解了日常语言,由于叙述主体我的出现而造成的固定视觉,使诗歌也呈现了一种古典诗歌式的无我般的灵动与摇曳。

其次是他自己的运用“逻辑中断”的方式,打乱句句之间的传递链接,是诗歌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句子,由读者自行缀和合,利用这跳跃的空白来扩展诗的空间张力。

再次,词的活用使诗歌再度获得诗的魅力。


五,附录

语言学的批评前景与困境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前言 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没有什么比律诗的形成更为重要的了,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唐人将格律诗称之为近体诗或今...
    邀月人阅读 3,251评论 5 32
  • 这次到来的地方是黔西南州兴义市,smart的项目,住的地方非常的有意思,可以值得记录。 不是村里,不是宾馆,也不是...
    贱小孬阅读 135评论 0 0
  • 01318-何美珍 每个著名的大师有都自己毕生引以自豪的杰作,一件能流芳百世的杰作也是每个大师,每个人,还有...
    何美珍阅读 1,6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