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天,数字最终停留在511天,这是万信上记录的我在万达的在职时间。
在最初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会偶尔点开万信,看看我入职了多久,30天,100天,365天。看看我距离成为“老员工”还有多长时间。时间总是快的,快到就像昨天刚刚面试完,等待入职的时候。
最初,团队很小,团队很忙。就像个处理中心,对上分解,对下分工。沈喆、小朱、冯婷、秋雯、碧雪,造产品、抗运营、去销售,当客服,似乎除了不用亲自写代码能干的基本都干过。简单而又充实。
后来,徐丹加入到团队之中,算是由小米加步枪往正规军编制跨出的一步,徐丹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感觉亲近的人。怎么说呢,其实人和细胞一样,当一个组织里的突然出现了新的细胞,自然都是排斥的,领导也好,同事也好,都需要长时间的交流沟通,才能稳定下来。而徐丹能很好的处理好这点,除了性格外,还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这是团队之幸。
回到工作内容上,每年的八月是国商会。准备要3,4个月的时间。起初(或者说现在)我认为准备这事情,专门成立项目组,专门造车去准备这种展览会是不务正业的。换到今年,又是展出季,可能是同业公司最拼杀的二三季度,不评判,但作为个人履历,黑点。
到了年底,开始跑信用城市,作为征信行业生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作。这个是出发点,同时作为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也具备敲开各地发改委的大门的实力(记得有一个处长说,每天往我这里跑的企业多了去了,不是每一个递名片都接的),这段经历特殊而宝贵,云里来雨里去的状态,让我认识了很多政府工作的人做事方法和逻辑,也让我心生畏惧。如果互联网人是开放,那么政府人就是另外一个极端。太慢了,真的太慢了。
终端机,或者说信用卡发卡方案。可以说倾尽团队所有力量,也是我认为的最接近征信创新的产品(不太喜欢和销售讨论xx产品能否便宜五分钱这种事),之所以说是倾尽团队,由迟总,沈喆,徐丹和我共同去跑卡中心,互金,去销售这个思路,可以说这个是在质疑声和赞叹声中产出的产品,但我们还是做出来了,哪怕现在也会有几个不懂的同事来问,和网站申请有啥不一样。这里也只能怪我,现实和理想总是差那么一点,可以看见,产品为了尽快上线,做了很多让步。但隐藏在后面的商业逻辑一旦跑通,谁能否认这不是一个亿万的市场呢(毕竟连租充电宝这种都能估值了)。也在这期间,可以说非正经金融科班出身的我,相关的知识得到了迅速的补充,以至于到后面的单打独斗不算太过吃力。
在万达的这一年多时间,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还需要日后来检验,但对我来说收货最大的还是这个团队(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我把张毅骗来的),作为产品经理,我希望是有偏执的,能永远期待美好的事情出现。同样,江湖还是那么大,我走了,我又回来了,我始终是团队一员。
希望再见时,大家还是那个少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