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从小就怕冷的我,一到气温凉下来的时候就迫不及待换上了厚棉被,好让身体即使在寒凉的夜晚也能安然入眠。也听过不少姑娘说,天气一冷,睡眠就浅,总感觉被子不够大,房间里也凉凉的,常常睡到半夜就被冷醒。睡梦之中,我们需要良好的卧房环境,来帮助我们收敛神气,进入高质量的睡眠,即使在睡着的时候,也时刻呵护身体。
人在睡眠时,阳气内敛,新陈代谢变得缓慢,是抵抗力最差的时候;再加上这段时间秋冬过渡,夜晚温度会比白天更低,湿气更重,体表就很容易受邪气的侵犯。
我们常说的“邪气”,指的是消耗身体、致人生病的外界因素,分为风、寒、暑(热)、湿、燥、火六种。在夜晚,温度降低,寒露湿重,寒气和湿气最易侵害我们的身体;而人在睡眠中产生的热气,如果不能及时散发,也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古人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卧室里下足了心思,力求每一处都保证身体在卧房中不受到寒、湿、热邪的伤害。
卧室,讲究小而精致
▼
想象一下,站在小房间和站在大房间的感觉——空旷的大房间总是给人以清冷和距离感,小房间则总与精致、温馨等印象联系在一起。养生古籍《老老恒言》:“卧所一斗室足矣”,“除设床之所,能容一几一榻足矣”。卧室不必太大,除了床,能放下一几一榻就足够了。
中医理论认为,过大的空间不利于阳气的聚集,阳气不充足,就容易生发寒气。寒气从体表入侵,使我们身体内的阳气日渐衰退,又引起阳虚内寒。长期内外夹击之下,寒气伤人易出现头痛、舌苔白腻、发热等症状。
因此,从长期养护身体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妨选择较小的空间,将卧室打造得温馨怡人。
一张大床,远离湿热扰眠
▼
卧室空间讲究小,与我们贴身相伴的床却讲究宽大,才能很好地散发我们睡眠时产生的热气,热气不聚集,避免了热邪侵入我们的身体,睡眠中自然能少噩梦干扰。
床一般贴墙放置。古代建筑多以泥土糊墙和地面,泥土天然的湿气会留在四壁内,因此贴墙置床的时候,会用杉木板覆盖墙壁,并且在床下设置比床面积稍大的杉木床垫,利用杉木质地疏松的特点,来吸收壁上的湿气。
而现代居室,由于墙与地面是水管走线的地方,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分就容易液化凝结在墙上,形成湿气。若床与四壁紧贴,湿气长期缓慢地侵入我们的身体,会引起鼻塞、头痛等症状。
我们可以效仿古人的方法,使用壁挂毯、地毯等,将床与墙面、地面隔离开来,并且经常更换,避免床与湿气的直接接触。
床褥下铺毡子,吸收床上的湿气
▼
湿气除了来自外界,我们自己的呼吸、汗液蒸发也会产生湿气。如果在床单下铺一张油布,一段时间后揭开,就会发现油布上沾满了水珠,可见由我们身体产生的湿气经过一晚的聚集,留在与我们贴身接触的床褥里。
《南华经》云:“民湿寝则腰疾偏死。”如果床褥长时间积聚湿气,人睡在上面,受湿气侵扰容易患腰疾。
很多姑娘都喜欢席梦思床褥,席梦思柔软、弹性好,和身体有着良好的贴合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比较厚重,使用一段时间湿气积聚后,不方便更换;腰部有疾患的人,也不宜长期睡在软床上。最好的选择是较薄的棉褥,并且在床褥下铺一层毡子,以吸收床褥中的湿气,时间长了,也方便更换与晾晒,保持床褥的干爽。
长枕头,宽被子,满足头部和身体不同的需求
▼
与床相同,与我们头部接触的枕头,也不宜短小。《医理真传》:“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头部是身体阳气最旺盛的部位,因此耐寒恶热,如果枕头短小,头部长时间睡在同一个位置,产生的热气萦绕头部,就容易致人心烦气躁、失眠、做噩梦,长期下去,必定会伤害我们的气血。
选择稍长的枕头,使夜晚睡眠时,头部能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及时散去枕头上聚集的热气,让头部保持清凉,睡得更舒适~
和头部相反,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很怕冷,一旦遇到寒气入体,体内的阳气就会受到伤害,出现发热、头痛、四肢冰冷等症状,长期如此,造成阳虚寒性的体质,会引发女孩们最烦恼的痛经、局部肥胖等。
因此,选择一条大幅面的被子,能将身体完全包裹起来,确保暖气不散,呵护我们的身体,避免夜晚寒气生发对身体造成伤害。被大大的棉被拥抱着,心思细腻的女孩,夜晚在梦中也能多一分安全感~
卧室是我们生活中最温柔的空间,它包容我们的疲惫和脆弱,让我们能在忙碌之后卸去工作的劳累,好好休养生息。为自己的卧房多花的每一分心思,都会化作对身体点点滴滴的养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