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童心渐逝,谈起童年,可谓奢谈。在纷繁琐碎的世事中,忆起童年往事,犹如在夜深人静时卧听夜雨敲窗,在倦意将临时欣赏一曲《高山流水》,令人精神为之一震,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温馨,象饮尽一杯甘醴,令人回味无穷。
我的童年处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七十年代,我们姐弟没有很多美味可口的零食,没有漂亮华丽的衣服,也没有被父母刻意培养特长的机会。但记忆中的童年快乐、轻松而又幸福,以至于在成年之后,我常常忆起那段日子。那时,我年轻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年四季很少在家。同样年轻的母亲贤惠而又能干,在工作之余将我们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母亲的巧手远近闻名,总在给我们缝制的小鞋上缀上几朵漂亮的小花;衣裤上缝一只小鹿或小兔。我们穿着母亲缝制的衣鞋出去玩耍,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的艳羡,别人的赞叹和羡慕,满足了我孩童的虚荣。
在母亲的关爱下,我们一天天长大。我和姐姐先后进了校园。识字之后,阅读成了我们的爱好、兴趣所在。由于条件的限制,父母很少给我们买书。当我和姐姐得到一本《儿童文学》或《少年文艺》时,总是欣喜万分、爱不释手。碰到不认识的字,连蒙带猜,倒也能将大意猜个八九不离十。我们居住的县城有一处古建筑——鼓楼,它位于县城中央,那时尚没有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四个宽大的门洞畅通无阻,孩子们在那里追逐嬉戏,跳皮筋、丢沙包……而我和姐姐迷上了那儿的小书摊,我们常常想办法攒钱,然后去读那两分钱一本的小人书,读得津津有味,如入无人之境,全然不顾耳旁同伴们的嬉笑。如今,那种简陋的小人书早已被各种内容丰富、包装精美的书籍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蹲坐在路边翻阅小人书,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儿子总是对我的讲述难以理解,他拥有的书很多,因此不理解当年的我怎么会蹲到路边去读书。而我对书的渴求,我幸福的儿子也无法比拟。但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喜欢上了读书。人到中年,我和姐姐依然喜欢阅读,追根溯源,我得感谢那些简陋的小书摊,它培养了我们最初的阅读兴趣,为我们物质贫乏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童年时的我是幸福的,幸福的家庭,浓浓的亲情塑造了我们姐弟良好的性格,使我们健康的成长。那时,每当幼儿园放了学,弟弟就到学校来找我,然后我们一起回家。当姐姐踩着小板凳给我们做饭时,我和弟弟又到路口坐等晚归的妈妈。妈妈抱着弟弟,拉着我回家,同时耐心地听我絮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回到家中姐姐已将晚饭准备就绪。姐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做饭,因为年龄小,个子矮,所以做饭时,脚下常常踩着小板凳。可姐姐那时只会做揪面,吃多了,就吃倒了胃口。直到现在,我和弟弟也不吃这种面食。姐姐踩着板凳做饭的情景,定格成我童年生活中一幅难忘的画面。
童年渐行渐远,可教师职业使我有机会接触处于童年阶段的孩子,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常想起自己已经远去的童年。悠悠岁月,多少往事随风飘散,唯有童年往事成为记忆中永远亲切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