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让生命中总有一点儿闲。
现代人,对于优质生活的标准---有钱有闲。
有更多的闲,意味着一个人健康,一个社会进步。早些年前,一周只有一天休息,变成后来的一周两天休息制,到现在,全社会又在探讨一周休两天半的可行性。
毋庸置疑,新时代的人类是绑在一起的,正大踏步地奔着一周休三天的理想目标前进。这不是不可能实现。2017年无人超市、无人驾驶公交已上线了,超市大妈、公交大叔都被推着回家休息去了,更何况年轻人呢。
相信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无论男女老少,都越来越重视健康医疗、娱乐休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瞬息万变,足不出户,可以解决一日三餐,可以实时知晓全世界各领域资讯,在家,一台电脑足够;出门,一台手机足够。
消费市场的前进,也正是围绕着让人们有更多的闲的。资源、时间成了我们最宝贵的消费,于是共享经济应运而生。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再到共享汽车,一切为方便而生,一切为有闲而生。
未来最大的产业不会再是房地产,健康医疗产业、休闲文化产业和区块链技术产业。大数据的显示,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观念也在更新。只是我们在惦记着有更多闲这个美好目标的同时,又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问题:当我们有闲了,我们在干什么?
——玩手机、看电视、搓麻将、吃饭睡觉、喝酒聚餐、跳舞约会....
有没有闲,这些都没有落下。所以,即便有闲,我们又能否指望把这些休闲活动变成生产力呢?事实证明,是可以的。只是这需要一个更规范更高质量的演变过程。
直播、自媒体等都是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说、写、拍等演变成注意力、创造力。可相对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并没有得到普及。没有形成一定的覆盖、习惯、品质,是无法让所以人都像看书一样,得到心灵升华。
大部分人,都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叹息自己被压的喘不过气,一方面又不习惯自我对话,自我放大情怀。想闲又怕闲也不会闲。因为忙碌、有压力,所以想闲;闲了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将有闲的活动有效转换成收入,所以害怕闲;个人责任感使然,家庭责任感使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使然,闲下来就会完全成为社会资源的消耗品,所以也不会闲。
没钱,是穷人;有钱没闲,有再多钱,也只是打工者;有一些钱又有一些闲,才有创新生活的动力,才有可能让生命多一些有品质的色彩。
但如果像有有些人这样,有闲不会闲,只是消磨时间。真正有价值的有闲,是把爱好分享、优化、传递能量。像现在很受欢迎的papi酱,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了自己的口才能力和时间创新,做出的视频既迎合时代、大众口味,又令人感悟,还很鸡汤。
她是真正将自己的有闲转换成成品,变成价值,同时又利用赚来的钱捐赠公益。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还只是在看她的视频,还只是在玩着游戏,虽然这有点以偏概全,但终究,有闲还是要做点有生命意义的事,对不对?
如果只是打发时间,社会价值上,脱离轨道会越来越远;个人价值上,永远做不了自己生命里的贵族。换句话说,对有质量的有闲的追求,其实也是对生命的奖励和激励,不过这需要点时间。
社会永是不停息的往前走的,让生命有点儿闲,且闲的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