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
三十年前的暑假经常来上海外滩,那时自己哥哥在上海做灯饰贸易,灯饰品进上海大世界及南京路一带商场售卖,所以我没事时与哥哥逛这些商场,晚上看外滩夜景。有时一个人从浦西乘车过大桥或乘轮渡到浦东,那时浦东在大开发,如今陆家嘴成为金融贸易区,今天只是顺道过来看看。
上海外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海开埠之初。当时,外滩是一片海滩,是上海最接近大海的地方,也是上海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随着上海的开放和发展,外滩成为了上海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和商人前来投资和居住。 外滩历史可以追溯到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这些口岸成为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主要港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通商口岸逐渐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侵略的据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外国人在中国没有其它适合长期居住的地方,于是选择了黄浦江边这个长江与黄浦江的交汇点。上海开埠后,西方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机构以及跨国贸易商纷纷入驻或开设办事处,这个地区成为了金融机构和商务区,也成为“十里洋场”的代名词。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传播到上海并被接受和适应,上海外滩逐步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新兴商业中心,商业建筑被誉为“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之一。
在早期的发展中,外滩有许多租界政府的建筑物,如海关大楼、汇丰银行等。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反映了当时西方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滩的建筑风格也逐渐多样化,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外滩的发展也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英租界是最早建立的租界之一,也是上海租界历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租界时期,外国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和独立性,同时对租界内的管理和建设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租界的发展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租界内,出现了许多外国人居住的社区和商业街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前来谋生和经商,来自各地的移民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即“海派文化”。这种文化特点体现在文学、绘画、电影、音乐等多个方面。海派文化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是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形式。上海的海派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而著称,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海外滩的历史是一个充满变迁和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从一个封闭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渐转变为开放社会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外滩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迁,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