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过往的伤痛,多数人会习惯性地将它们隐藏起来,不愿提及。可是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化解伤痛,只是消极的逃避,掩耳盗铃罢了。
今天在一本《与自己和解》的书中,找到了正确的疗愈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享誉世界的禅宗高僧——一行禅师。由于他对佛法的精深了悟,以及对世界和平做出的卓绝贡献,曾被人们“世间大德”。
一行禅师本名,阮春宝,是越南人。他1926年出生,16岁时在禅宗寺庙出家。按照汉传佛教传统,出家人都以“释”为姓,一行是他的法号。
在书中,一行禅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了疗愈的方法。
一、疗愈的良药:正念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是指对当下此刻发生的事保持觉知。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在做某些事情,心里却想着其他事。比如开大会时,人坐在会议室里,可心却飘走了。有的人在想股市是跌还是涨,有的人想家里还要买些什么,开完会去趟超市,有的人想晚上跟男朋友去吃什么?……
以上这些都叫身心不一,就是没有正念。而正念修习就是将身心带到当下,做任何事都带着正念。对自己做的所有活动保持觉察,真正存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中。
我们行走时,觉察自己在行走;我们呼吸时,觉察自己在呼吸;我们喝茶时,觉察自己在喝茶。专注于在做的事情,真正地活在当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如果发现自己的心当下有恐惧、愤怒、憎恨等负面情绪,就能及时将这些不好的情绪转化。
二、用正念转化痛苦
我们回避痛苦的原因是只想追求快乐,害怕痛苦。就像一条鱼看到吸引它的鱼饵,它会想咬那鱼饵。它不知道隐藏着鱼钩,如果吃那鱼饵,就会被拖出水面。
而我们往往就是怕被拖出水面,就索性放弃咬鱼饵,也不去琢磨如何才能不咬到鱼钩。
但有了正念,我们就能觉察到持续追求愉悦的危险,能够找到处理危机的智慧。
佛陀说:没有受过苦难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佛陀成道,是因为他饱尝痛苦。
如何转化痛苦?给大家介绍三个处理方法。
第一个方法:集中撒播灌溉幸福快乐的种子。
我们不是直接处理痛苦的种子,而是用幸福快乐的种子转化它们。这是间接转化。
第二个方法:持续修习正念。
当痛苦的种子升起时,我们能够觉察它们。每一次它们显现,我们就用正念的光照耀它们。
第三个方法:处理自幼便出现的痛苦的。我们要刻意地邀请忧愁、绝望、内疚以及渴求,迎接这些过去不想接触的感受到来,与它们像与朋友一样聊天。
确认痛苦在心中,而我们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妙。当我们觉知到痛苦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快乐地活在当下。这就是正念的力量。
在我们的人生中,若我们没有选择逃离痛苦,而是觉察它、拥抱它、深观它,痛苦就会开始转化,自在与了悟也随之而来。
其实,幸福和痛苦都存在于心中。就像花朵一样,当你深观花朵,你会在花朵之内看到垃圾、泥土以及堆肥。所以如果没有肥料,花朵就不能生存。通过深深地接触花朵,你就会接触到花朵之内的肥料,这就是幸福之中也有痛苦。
三、与自己和解,了悟
无论人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会影响我们。我们可以照顾自己,还可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而不是报以批评及责骂,在自己与周遭的人们之间制造矛盾。
因为对他人愤怒只会令自己受苦。当我们看到他人内在的痛苦,也看到他不懂得处理痛苦,这时慈悲在我们内心生起。
而当慈悲生起,愤怒就被转化了。我们的行为不再以惩罚为目的,不再愤怒。这就是了悟在发挥作用。
正念修习是帮助我们开阔心胸直至无量大的唯一方法。
当我们的心开始开阔,容量变得更大,我们就能够学会包容,学会接受任何痛苦。那时,当我们拥抱内在的痛苦,就不再受苦。
佛陀用一个比喻形容这种无量心。当尘埃落入水杯,我们会拒绝再喝杯中的水,会倒掉它。但如果尘埃落在大河中,我们会继续饮用这些水。因河流广大,足以接受那些尘埃,而我们也会喝那条河里的水。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沉溺于过往的痛苦之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并未消逝,过去还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
如果我们懂得深入接触当下就能接触过去,甚至改变过去;如果你拥有理解与慈悲,你就不会痛苦。这就是佛陀的教导。
在你的生命中坚持你的菩提心,你将成为幸福的人,并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