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阳光、鲜花、歌声和笑语,但更多的是荆棘、挫折、痛苦、和忧伤。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经常不期而至,彻底搅乱人的日常生活,使人措手不及,陷入痛苦郁闷悲伤的境地。
所谓厄运即苦难的命运,交上厄运陷入逆境,生活发生巨大变故,意味着人不可避免的要体验痛苦,厄运带来的痛苦无非就是三种类型:一是生理的痛苦,生理残疾、病魔、伤痛缠身,给人带来身体的痛苦,先天残疾或者后天遭遇意外事故、劳作过度,或从事损伤身体的繁重劳动,都会给人带来肉体的痛苦。我们身体但凡稍有不舒服都会严重影响状态,比如我几个月前脚伤发作以致卧床很久,耽误不少事;第二是心里情感的痛苦,亲朋好友不幸过世是对人的一种沉重打击,失恋、婚变和家庭冲突,让人悲伤消沉,人际矛盾和纷争,使人苦不堪言,郁郁不乐,而遭受屈辱,诽谤,迫害等不公正待遇,都会气愤恼怒,乃至悲观厌世。我07年就遭遇过亲人好友接连过世,以致痛不可当,整天沉迷声色,差点挂掉;第三是理性思想的痛苦,人品、理性和智慧去认识、探索和创造,当某件事的真实面目不能揭破时,当思想不被他人和社会理解接受时,当人的知识追求、道德行为和审美趣味遭到指责和排斥,就会痛苦不堪,这种痛苦越强烈,人内心的撕裂就越严重,激发出来的能量也越大。很多哲人、思想家都会经历这种太过超前以致不被俗世认可的痛苦。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痛苦往往是生理、情感和理性三方面交织在一起带来厄运的体验,厄运本身既可怕又不可怕,它折磨人又锻炼人,关键是看人们的情感和理智能否经得起风雨的考验,能否在逆境中振作起来。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看待厄运:“可喜可怕的考验,通过它,意志薄弱的人,可能变得卑鄙无耻,而坚强的人能转为卓越非凡,每当命运需要一个坏蛋或是一个英雄时,便把人丢在这个实验杯。”
厄运是炼丹炉,历史中的英雄和豪杰无一不饱尝艰辛、历经磨难,最后走向成功之路。司马迁在其千古名篇《史记》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列休,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人都是在痛苦中奋发图强的典范。司马迁本人的遭遇也是如此,由于为李陵辩护,被捕入狱后被处宫刑,司马迁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恨,“汗未尝不发背沾衣”,感情的痛苦激起他从事创作的巨大力量,顽强的活着,勤奋的写作,把个人的耻辱和别人的嘲笑通通抛之脑后,就这样司马迁奋斗了整整18年,终于完成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痛苦折磨着人的身体、情感和精神,但痛苦无法打垮强者的意志,无法更改有志者的理想,反倒磨砺着他们的意志品质,驱动他们不懈的追求目标。生活中的强者,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一面体验着痛苦,一面求索不已,精神变得博大而富有韧性。
事实上,痛苦是磨练心性、寻求突破最佳的路径,所以我一如既往的鼓励“自找苦吃”,只有在痛苦中浸润、磨砺,才会是自己越来越强,才有可能具备跨阶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