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一转眼,中秋过了。再有2周,国庆长假又要到了。
然后,2019年就真的只剩下3个月了。
从新年到五一,从夏天到秋天,那些想做却没做的事,你还剩多少?
至少我还有很多。
有的,虎头蛇尾;有的,甚至连开始都没有。
更可怕的是,自从我给自己打上“拖延”的标签后,刷剧就变得更心安理得了。
“这拖延症弄得我好焦虑……赶紧再刷两轮朋友圈,放松放松。”
还别说,沉迷于刷剧的我,无意中看了一期《圆桌派》,题目就叫做:《拖延:迟到成瘾的N种解释》。
一般来说,讲“拖延”的都是一些干货、工具的课。
在以观点犀利著称的窦文涛和道长梁文道的口中,拖延症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节目结束了,屏幕前的我久久没有缓过神来。
那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位绝世武林高手。
只见他左腾右闪地躲过了“拖延”的各种攻击和陷阱。然后,稳稳的一拳,直击要害!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想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屏幕那一边的你。
方法总是有好有坏,也会因人而异。
而在有所行动之前,我想请你先来重新认识下这位老朋友——拖延。
一、今天,你拖延了吗?
看了节目后,我在读书写作群里问了几位朋友:
“你有拖延症吗?你觉得自己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完美主义
“我特别喜欢一击即中的那种快感!所以,如果准备不足的话,我就不想开始。”
【原因二】时间不够论
“其实,我也不算是拖延,总有各种突发事情需要处理啊。比如前天我计划要看完一本书,结果临时出差,再加上孩子老师要来家访,就这么拖到今天了。”
【原因三】无法自控
“我就控制不住自己,说好看一眼手机的,结果一刷就一上午。想好就看一集电视剧,然后一下午加晚上都没了,不看到最后一集停不下来。”
“哈哈,握个爪,我也这样!”
“真的啊,幸会幸会。”(这两个拖延症要干嘛?)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拖延的理由。
但总结起来,无外乎一句话: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一直没停。
比如说第一个,完美主义者。
为了保证结果万无一失,他可能会做出很多备选方案,做了百分之二百、三百、四百……的准备工作。结果当他觉得可以出手了,才发现,机会已经没了。
第二个“没时间”的情况,其实你我都有过,在小时候。
睡觉前,儿子要做手工,还想听故事。
“现在离休息只剩下半小时。你要么听故事,要么做手工,二选一。”
“为什么只能选一个?”
“因为时间不够了。”
“什么叫……时间不够?”
有专家说,人要到7-8岁的时候,才能逐渐理解“时间”这个概念。
然而,成年后的我们,却仍会犯错。
明知道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偏偏还要去查快递、打印文件、甚至给同事帮忙……结果,最后“没时间”做的,很可能就是那件最重要,也是最挠头的事。
第三个就更好理解了,刷剧、打游戏的我们,都非常非常专注。
只不过,好好的心流,没用在正事上。
看到没?有拖延症的我们,并没歇着,什么都不干。只是没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字:怕。
完美主义者怕看到行动后的结果;
时间不够者怕时间的结束;
无法自控者怕暴露自己的真实能力;
……
所谓拖延,其实是内心恐惧的外在表现。
二、发现、反驳你心中的“怕”
1、发现。
要看到内心的恐惧,最好有个趁手的兵器。
在读《亲密关系的秘密》时,我发现知见心理学大师杰夫·艾伦提出的冰山模型,非常好用。
虽说这个模型是作者用来分析亲密关系的,但毕竟是用来分析潜意识的,放在“拖延”这件事上,一样有效。
艾伦认为: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是由其内在的潜意识决定的。
那么要解决矛盾纠结的行为,最治本的方法,就是深入到本人的潜意识中。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感觉、信念、经历】四个步骤,一步步发现潜意识。
比如说书中的例子。
原来这个人不敢游泳的真正原因,是由童年时的一段“恐怖”经历造成的。
这段经历潜伏在他的潜意识里,让他产生恐惧,最终表现成“不敢下水”的行为。
按照冰山模型,我也做了一份自己的“战拖冰山”,放在这里,供你参考。
行动:总想刷剧,写文章的时间越来越少。
感觉:焦虑、不安。
信念:写了也没人看,等于白费力气。
经历:8月搬了新家后,文章的阅读量持续低迷。
如此,我“怕写完文章效果不好”的拖延症结,就找到了。
2、反驳。
好了,模型写完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现在请你拿出一张纸,跟着我做以下几个动作。
(1)在纸上画个空白的冰山模型。
(2)在第一层写下你想要改变的行为。
(3)然后一层层地往下填,直到写完整个模型。
【注意】在写的时候,不要想太多,更不要评判自己说的对不对,合不合理。请充分信任你的第一直觉。
(4)问一问自己,那段经历,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你可以做些什么,改变这个潜意识?
(5)然后再从下往上,一步步否定,最终通过潜意识的变化,自然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比如刚才不敢游泳的那个人,可以在第4步问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是一次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是一次偶然,我能做些什么改变?
然后接着往上否定:接近水不会危及我的生命(信念);放松(感觉);试着接近水(行动)。
不得不承认,如果用熟了,这个冰山模型真心非常有效。
可毕竟任何方法,都有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刚开始,写不满模型,总想判断想法是否符合逻辑,都很正常。
尤其是在“提出反驳意见”的第4步,但凡是正常人,就很难做到。
毕竟那是你长期默认正确,并以此执行的原则啊。
因此,在发现与反驳之间,我们还需要一个方法。来帮助自己做到,对自我潜意识的反驳。
三、冲破固有自我,彻底告别拖延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成功反驳潜意识,我们不妨先来仔细观察下冰山模型——
第四层的经历,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第三层的信念,则是你一直相信的准则。
随便改掉哪个,都不容易。
可是,这里有个突破口,就是从经历到信念的推导过程。
不妨,就从此入手吧。
【反驳角度一】推导有依据吗?
【反驳角度二】符合逻辑吗?
【反驳角度三】这么想有什么用?
就拿刚才的“战拖冰山”来说。
从经历到信念的推导是:搬家后文章阅读量低,所以写了也白写。
【有依据吗?】平台的数据。
【符合逻辑吗?】阅读量低,就代表白写吗?写作就为了获得高阅读量吗?好像,有点问题了……
【这么想有什么用?】能让我有不写的理由。可是,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没用。
那如果换一种更有用的想法,会是什么呢?
最近阅读量低,可能是因为搬家,让精力分散了,导致文章质量下降。只要渡过这段时期,等生活安定规律下来,就可以重新进入状态,恢复文章质量了。
那还等什么?拿起笔开写吧!哈哈。
怎么样,你对自己的反驳,还顺利吗?
四、拖延,好or坏?
在《圆桌派》中,窦文涛爆料自己就是个“大磨叽”。
“比如说,离出门还差5分钟。我就想选副合适的眼镜,一般要用掉十分钟。后来我发现它的好看和不好看跟我今天穿的衣服有关系,于是我换了个外套。可又跟已经穿好的裤子不搭了……换来换去,2个小时就过去了。”
没错,名人、成功人士也有拖延的时候,甚至就是日常!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拖延的缺点,自不必说,浪费时间、带来挫败感……可也有“好的副作用”。
比如说,激发灵感。
有的人按部就班拿来就干,做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按部就班的。不错,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样子。
“出人意料的灵感,都是把自己压到了一个程度之后,突然迸发出来的。”
所以说,如果你还没看到拖延背后的潜意识,与其随便列个清单,定个闹钟来战拖,还不如就任其发展。
说不定,“出其不意的创作”就这么出现了呢。
可是,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样“挤”灵感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你得有能挤出灵感的实力。
如果大脑空空如也,就算只剩下最后一秒,也绝不会凭空出现“好结果”。
说到底,积累与实力,决定了“拖延”的“好坏”。
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看到了拖延的本质,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忙着做了错误的事情。
究其根源,来自于潜意识中的某种恐惧,或者是过往的负面经历。
你可以通过画冰山模型,用3个反驳疑问,来帮助自己看清、纠正潜意识中,阻止行动的那些观点想法。
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内心中的阻碍,与其随便抓个“治标不治本”的工具,不如多花点时间积累实力,说不定拖着拖着,到了最后一刻,你会突然迸发出最闪耀的光芒!
拖延,并不可怕,也非一定要治愈。
接受它,接近它,看清它,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多平台签约作者,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