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图书馆》文字的期待-被读到

车上睡醒了,把包里的这本书拿出来再看一遍,很快要陪孩子们一起读它了,再翻一遍很是兴奋,当然,如果那个娃和我一起看的话就更开心了[奸笑]

记得曾经和书友讨论时说到,文字最大的期待是被读到。《无字书图书馆》中最大的感触也在此,书也是有生命的。它会因没有人读而死亡,所有的文字都从书里离开,整个图书馆变成了无字书图书馆。阿卡西奥教授的演讲好似作家的呼吁,当人类有能力把上千本书的信息都集中在一个个小小的芯片里,我们傲游在网络中,与人远距离交流时,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根,那些书是真理,是梦想,是现实,是幻想,是知识,是愉悦,是平静,是生命…… 书是活着的,他们有灵魂,有心脏,有感受,有作家跨越时空的心跳!没文化贫瘠的心灵荒漠,书也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干涸了。

是这群可爱的勇于打破常规敢去实践的创造力无限的孩子们,他们用他们鲜活的思想大胆的尝试,写出了一本本自己的书,挽救了图书馆。书写其实没那么难,关键不是写的好不好,而是动手去写!小女孩玛嘉的呼吁调动了所有人的写作欲望,也是挽救图书馆的责任感,无数的作家就这样诞生了…

写作文或许是无数孩子最头疼的事情,但如果没有作业要求没有写作的框架限制没有好坏评判,我手写我心的表达真的那么难吗?那么多被贴了“坏孩子”标签的顽童,在无字书图书馆里,酣畅淋漓,熬夜坚持,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只为了把自己一本本书写好,这是夸张的写作手法,还是孩子心中被激发的动力?艺术是被放大的现实,我相信孩子们被激发的潜力。

在孩子们的行动带领下,小镇的人们都挖掘出了自己的写作潜能,实现了自己无法想象的作家梦,图书馆也因此重新辉煌了起来!

读完这本书,再次膜拜下作者,西班牙的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把一个号召人们读书的说教讲得如此生动牵动心弦,也解开了“为什么要读书”的心结,为了固我们的根,为了更枝繁叶茂,为了鸟语花香,为了成为一片风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