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参加一个育儿公号的情绪管理学习营,学习了一些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如何处理孩子哭闹的知识。在学习中,前面三周都是先看公号主写的文章,然后再回答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一般都是读完文章做一个思维导图的笔记,再去回答问题,当然是可以看其他小伙伴的笔记,以及回答的。我不能说我答的不好,对比之下,有些小伙伴的回答特别有意思,思考的特别深入,反观我自己,我可能只停留在运用文章知识点来回答的水平,没有那么多深入的思考。与此同时,我也特别佩服公号主文章的逻辑性,以及深入思考程度。
这大概跟父母对我的教育引导也有关吧,但无可厚非,学习营里的小伙伴们大概跟我年龄差不多,所接受到的教育也差不多吧。所以这一点不能成为借口,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现在回忆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很多时候都没有去进行独立思考,有一个原因是没有自信,甚至是自卑,害怕自己的想法一说出来会引起其他人异样的眼光,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不要说出来了,没人会在意你的,还会有人找你麻烦呢。于是,长此以往,也就没有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了。
就拿最近的一次经历来说吧,部门全体员工召开例会,主要是宣贯一些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各科室科长总结一季度工作情况以及二季度工作计划,然后是有问题需要领导出面解决的可以提出来。前面两项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轮到最后一项时,没人发言,然后领导就开始硬性点名了,紧接着才陆陆续续有人提出问题。我当时心里的想法是,其实最后一项是在浪费大家时间,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哪些岗位,直接私底下组织讨论解决可能效率还更高,没必要所有人在这里坐着,就听少数几个人在那里巴拉巴拉,结果这个环节就花了接近一个小时,要去考量这样的讨论到底解决了多少问题,我觉得也无从准确计算。我当时是有这些思考的,甚至还有一些对于部门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想法,心里面是有那么一两次想说出来的,但后面还是作罢了。考虑得多的是,我何德何能来说这些,领导怎么看我?部门同事怎么看我?当然这些问题我也向我的直接领导反馈过,可有什么用?久而久之大家都麻木了,所以我现在也选择不说。
但涉及到我自身工作的,自我成长的,我自我感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的思考明显多了很多。这得益于加入某些社群后,带领人或者其他群友的引导。特别感谢她们。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的智慧是非常有哲学意义的。
路很长,我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着。愿一路的风景继续滋养我,坚定的爬行带我去到更美好的地方!
愿我的身体远离痛苦,愿我的心灵远离痛苦,愿我多一些思考,愿我更多一些感恩,愿我放松,愿我持续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