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故乡(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到县城的姐弟三人留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军工厂是保密机关,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却从来没有去过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这段童年生活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每当母亲伤心生活在这大山深处,举目无亲,四面全是高山,没有自己家乡巴彦的一马平川,能举目远眺的时候,由于当时年纪小,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她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呀!

      小学二年级要结束时,我们一家五口人为迁回父母家乡做准备,因为母亲已在一年前就调回家乡工作。

    同学们听说我要搬走了,纷纷送给我本子和铅笔做纪念。谭老师还专门开了班会欢送我。记得一个叫魏宝华的女同学哭得很伤心,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一个已忘记名字的男同学张啰去照一张集体照,可偏巧那天照相馆休班,没有留下一张纪念照,让我现在都感到遗憾!樱子和小勇也送给我许多本和铅笔留念(那时候,一个本子7分钱,可我们都是正反面写满才肯换新的)这些本子和笔用了三、四年,有些舍不得用,保存了许多年。现在回想起这些再也没有见过面的同学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第二天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同学和小伙伴们,随父母坐车离开了这个给我留下许多童年快乐回忆的故乡,1980年回到了我母亲全心全意爱着的家乡――巴彦县。

    初回县城学习,虽然老师也特别负责任,用自己休息时间帮我补落下的功课,但对于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还是一点也不适应,特别想念故乡的老师和同学们,还曾经央求父母让我回去上学。晚上常常梦见一个身穿碎花连衣裙,扎着两条长长麻花辫的小女孩和一群小伙伴在广阔的山间、河边、田野尽情奔跑,歌唱的情景。母亲也常说,会梦见回到大山里的家,但总是看见大山包围着她,怎么也走不出大山,也找不到亲人,从梦中惊醒…… 故乡是我的乐园,却是母亲的伤痛!对于母亲来说,巴彦才是她的故乡啊!

      时间是淡化一切的最好良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适应了县城里的生活。三年之后,樱子一家也迁回县里,我们俩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又可以在一起了。我们上的同一所中学,后来毕业的前一年又分到一个班,这时樱子已经长到一米七,比我足足高出一头,我们俩的照片如果是站着合照的,都不敢发出来,对比太悬殊,哈哈!中学毕业她接了父亲的班去县里的工厂上班。樱子结婚时我去送亲,看着好友和心爱的人走入婚姻的殿堂,后来她下岗就和丈夫、女儿去了辽宁瓦房店做生意。九年前她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活泼开朗。我只和孩子见过三次面,却是一见如故,好像一家人。前年樱子女儿结婚,我也去送亲,见证了母女两代人的幸福时刻。

    虽然樱子过的不是大富大贵的生活,却是快乐充实的,前几天还和我讨论小儿子的学习问题呢,一个已经当了外婆的人,还在为儿子忙碌着,但她却乐在其中,我们俩五十年的友谊还会继续……另一个发小小勇,从离开故乡就再也没有见过,但从父母和厂里同事聚会时听说,他们也生活的很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不方便,路也坑坑洼洼,没有直通故乡的客车。回去一次需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还得倒车,再怎么思念,也只能梦回故乡。后来因为国家需要,军工厂整体搬迁到绥化市,改名前进机械厂。

    时间久了,故乡就变成了一座空城,土地大多也荒芜了。父亲因为同事聚会回去过一次,我却再也没有回去过。

      前几天父亲的徒弟淑英姐姐说,原来的厂领导组织,让大家重游老厂。我和姐姐说,要是有时间的话多好,我也想和姐姐一起回去。姐姐听后也力邀我同行,但终因没时间而不能成行。淑英姐姐和她的家人对我们姐弟非常好,小时候每次去她家玩,姐姐的母亲――熊大娘总是尽可能地为我们做好吃的,所有长大后和姐姐也亲近。

      两年前才开始写文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想写故乡的童年生活,又怕写不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淑英姐姐回故乡后,给我讲了一些那里的现况,第一次回去时,电影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大石头,这次回去连大石头也没有了,通往军工厂的路也没有了,还有一些土地被附近的农民种植着玉米……(忘记告诉淑英姐姐拍些故乡的山水照片,她发给我的照片没有景,只照了集体合影)

    再次听到故乡的消息,尘封的记忆又开始浮现在眼前,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创作《梦回故乡》这篇文章。而且决定明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带着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看看我一直魂牵梦绕的故乡!去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蓝天和白云,还有到了冬天就可以从里面用水桶打出带着冰块的水的那口老水井……不知故乡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在她怀抱里尽情欢乐的小姑娘!

      故乡是一杯清茶,在心里泡得时间越长,它的香气就越浓郁;故乡是一坛女儿红,在我心里放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乡是一树寒梅,在我心里盛开的越久,它的身影就越美丽;故乡是一部纪录片,在我心里放映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

      爱故乡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那里有我熟悉的高山、河流、田野,还有木屋里的小伙伴和快乐的童年……

            樱子一家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和樱子的小儿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樱子姐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樱子女儿结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和樱子妹妹二丽在一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淑英姐姐发给我的,虽然和几位美女姐姐素不相识,但可以从照片中看到故乡的影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母和淑英姐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亲和他的徒弟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年绥化相聚时,父母和同事们的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姐弟三人和各自伴侣同游张家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门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淑英姐姐和姐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母和孙子、外孙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完成此文之后,在淑英姐姐的积极帮助下,和小勇三兄妹也联系上了。我建立了一个群,名字叫“木屋里的孩子们”,九个出生在简陋小木屋的孩子又重新聚在一起,那天我们聊了好多。最小的忠,现在是我们县医院的外科医生,二丽为自家开的餐馆忙得不亦乐乎;小勇三兄妹都为各自的工作忙碌着;松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性格内向的伟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业务经理……

      我们九个孩子虽然都是平凡的人,但我们并不平庸,大家都在为社会和家庭贡献着自己点点光和热。愿我们九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乐观向上、努力前行,谱写人生精彩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