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8 早
囤了一段时间,终于看起这部少年时代。导演是我喜欢的《爱在》三部曲的导演Richard Linklater,还用了他最爱的Ethan Hawke当配角。不过这次故事发生的时间有点长,是一个男孩从8岁成长到18岁的12年。由同一个男孩所演,他还和我同年出生。
导演只在每年暑假找那个男孩拍戏,倒是一点没耽误当年的大事。911到伊拉克战争,从布什到奥巴马,哈利波特出版,布兰妮,歌舞青春,完全就是我们这一代童年的追溯。当然,还有挣扎在边缘的家庭关系。
男孩8岁时,父母离婚,搬家。母亲又找到新老公,对方暴力,离婚,搬家。然后又结婚,又搬家。
这时母亲说,这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生活就这样过着,接下来就是我的葬礼了。 我以为生活会有更多。
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忍受不了的人。夫妻若总是放大彼此的裂痕,而不知宽容,那么总会觉得,陷入了自己错误选择的泥沼中。
把生活切分成一个个里程碑,觉得好像活着的目标就是把那些大事件全都完成,结婚、生子、就业、还贷。正因如此,回忆起来,才觉得索然无味。
片子最后,男孩的朋友说,人们总说要抓住时间,我觉得恰恰相反,是时间抓住了我们。
最开始看到这句话时,还没有看到片子。觉得意思是我们被时间束缚着,成了完成一件件任务的奴隶,这样来形容母亲未尝不可。为了那一件件里程碑,过完了自己痛苦而挣扎的大半辈子,怎么不是被时间捆绑住了。
看罢电影,我又觉得在说时间像个二维平面,恒定不变,只不过我们在这上面走来走去,但是这些行走又十分相似。毕竟平面一样,所见之景也相似。像是反复的结婚与离婚,反复的争吵,反复的不快。
今早再想,这也许还在讲,时间在原地,而我们运动着,不断经过时间。每天发生的细琐之事,亦或是里程碑式的标志,都在不断的经过。这是一种记录。
不管三种理解有何偏差,我很肯定的一点是,不要总把时间切分成一个个里程碑,为了度过某一段时间而度过。时间本没有标签,日子本没有拘束,珍视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日的快乐,就够了。
如此回忆起来生命的过往,也更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