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是不用纠结自己到底要选什么专业,要去哪个领域,或者往哪个方向发展的,因为拥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在哪个领域都能有别样的作为。这是我最近读俞正强老师的成长轨迹所感受到的。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思考能力就是人身上的那块金。
在名师成长录里记录着俞老师这么一件事:他给一个学生讲解一道数学题:某品牌52型拖拉机每天能收割150亩庄稼,请问12天能收割多少亩庄稼?学生不会算,只在胡蒙瞎猜,加减乘除全来一遍。俞老师给他打个更简单的比方:如果你每天早上吃两块大饼,请问你五天吃几块大饼?学生立即反驳说:老师,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后来俞老师只好问她早上吃什么,她说粽子。于是,俞老师把大饼换成粽子又把题目说了一遍,结果学生说:老师,我怎么可能吃得下两个粽子呢?!我每天早上只能吃得下半个粽子。俞老师心想,这下没法继续了,因为小数的乘法还没学过呢。但他试探性地闻了一下:你每天吃半个,你五天吃多少个?学生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两个半呐!两天一个,五天不就两个半了嘛!
这个问题,放在我身上,我肯定会认为这个学生笨,笨到家了。除了无奈我可能并没有其他办法。但俞老师看到了问题所在,这个孩子似乎很笨,但她却又不笨。他认为孩子是对数学的学习准备上出了问题。并以此为兴趣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前准备进行了研究。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成数学思维方式问题。
其实以前我虽然经常听说数学思维方式,而且上学时我的数学也算不赖,但我始终无法解释什么是数学思维方式。但俞老师的一个小比方,就让我瞬间明白了数学思维方式这一概念。他这样说道:数学学得好的人,你问他一个问题: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他绝不会去思考这两个大饼是不是我吃的,亦或是甲乙丙吃的,他不会陷进去。在他的眼里,不管这两个大饼是谁吃的,也不管是大饼,或是粽子,他马上就能抽象出2这个数字来。而数学学得不好的人,她抽象不出来,便陷进去了:“我不吃大饼的啊!我怎么能吃得下两个大饼呢?”她把数学忘记了,这就是问题所在。俞老师的数学课堂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是建立在他对于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度思考上的啊!
对于学生的学习研究如此之透彻,那还会有教不会的学生呢!虽然有很多人批判“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有很多老师不愿意承认,但无法否认的是,如果我们能在自身专业领域做更多思考和探索,更深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方式,会有更多学生得益于我们的课堂。所以,如果本着“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种原则教书的话,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先找自身原因,逼自己一把,我会成为更专业更优秀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