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是宪燕教练陪伴我们,是做游戏。在纸上复制缺角的圆,看着复制好的图片第一反应是做什么,把它做出来,再看你创造后的图片,问三个问题,把问题写在纸上。
我看着缺角的圆,第一念是想把它对折,就行了。(想找最简单的)后面想还要发群里,这样好像不对,我就想着把缺角的圆,就想最简单,就是把缺口填上,再加一笔,变成一个苹果,最简单。(看到自已就想找个最简单的方法,完成任务就行。)问题,1.这是苹果,它的因是什么?2有因就有果吗?3还需要什么能得到苹果呢?也就是只是在苹果上提问,而没有在自已的行为上,
后面听到同学分享时,我才发现,自已也是被潜意识带走,就是为了应付,简单完成任务。
看到同学们的图片,他们画出很多,有大白,有娃娃的笑脸,有花,有土星,还有剪纸。可以再问自已三个问题。我也想不出来问题,我发现他们都好有创造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很为他们欢喜。没有限制的世界,不知道的世界,是无限宽广。我不知道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好玩的想法,是判断的多,还是开放探索,不给自已限制,好奇去探索,对自已也充满好奇,从不知道从发,访问自已,让自已明白。
文杰老师说的孩子做没学过的数学卷子,用访问的形式,本来是想讲道理,一下想到用访问,我们可以试试吗?(先跟后代)到孩子主动问问题,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查名称概念,再去做题。当孩子看了数学卷子,下了判断,我不会时,就限制住了,当多问问题时,就给了自已无限可能。孩子也把没学过的数学卷子做完了。不确定的世界,遇到问题,也是无限可能性,给出确定的答案,也会限制住了自已。
听到伙伴们分享,老师引领,我回光返照自已,发现自已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怎么简单,怎么来,应付了事,而不是去想我怎么才能做更好,也没有想到跳出来换个角度看看,只是以最快速度完成。我被自已的潜意识带走,习性带走。游戏即人生,再次看到自已的内心。觉知,没有带着觉知,只是沉沦于自已的心智模式仅仅也是跟着问题。我发现自已没有嫉妒别人了,只是欣赏别人,看到别人好智慧。(这一点值得鼓励)
通过问话,来反思自已,我欣赏别人,想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我只是快速完成,听话照做。可是我欣赏自已了吗?期待得到外在认可,期待别人爱自已,我爱自已了吗?没在涵德学习时,我总是期待先生懂我,按我的标准来对我。现在,不管他怎么做,我都接纳,不恼怒,我的情绪由我自已掌控,他是我的考官诶,我要把自已调整在最好的状态。外面找不到一个懂自已的人,只有自已懂自已,真正的爱自已,是爱身体的自已,满足自已的,更可以把目光放在自已身上,看见自已,通过问自已,了解自已,成为自已的知已,成为自已的闺蜜,成为自已的心理教练。爱自已,从知自已,懂自已,接纳自已开始。欣赏自已,再去扩展自已的可能性。爱满自溢,才能去欣赏别人。以后要多思考,带着觉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