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布鲁克林有棵树》,让我最为感慨的倒不是主人公弗兰西,而是她的外祖母和母亲。弗兰西出生后,外祖母给了自己的女儿凯蒂一通忠告,让她坚持给弗兰西读《圣经》和《莎士比亚》,让她教给女儿生活的智慧。
可以说这忠告让弗兰西能够在卑微处依然努力成长。弗兰西的外祖母大字不识一个,她却知道读书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凯蒂听从了母亲的忠告,虽然她并不确定为什么要那样做。直到那一天,她忽然有所顿悟——
她想:“他们觉得这很好。他们看不到自己住的街是多脏,这屋子多脏,这里的人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出息。邻居们生活在这样肮脏和污浊里头,只能这么苦中作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我的孩子必须摆脱这些。可是怎么才能实现呢?每天从这些书中读一页,在锡储蓄罐里存钱,这些都不够。缺的是钱!钱会不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呢?一定的,一定会让生活容易些。不过不行,光有钱也不够。我曾经看到过麦克加里蒂家的一个女儿当街吃着一袋子糖果,一群饥饿的孩子看着她,一个个在心里哭泣。她吃得再也吃不下了,便把剩下的扔进排水沟,而不是给那些孩子吃。不,光有钱还不够。一定有什么比钱更大。”
“杰克逊小姐在社区中心任教,她没钱。她给慈善组织做事,她在顶层的一间小屋居住。她只有一条裙子,可是她把裙子洗的干干净净,熨得服服帖帖的。你和她说话,她的眼睛会直视你。你听了她讲话,病了似乎都能听好。她明白事理,这个杰克逊小姐。她明白事理。她能住在这么肮脏的社区,却出淤泥而不染,就好像演员在演戏,可远观,可是又优雅得不可触摸。”
“凯蒂突然想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很简单,从她脑海里一闪而过,就如同突然感到一阵头痛一般。是教育!对了,是教育造成这种不同!是教育让他们摆脱污浊肮脏的底层。证据?杰克逊小姐受过教育,而麦克里加蒂夫人没有。一点没错啊!这就是她妈妈玛丽.罗姆利这些年一直跟她说,却又没有找到的那个恰如其分的字眼 —— 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读这本书,关于教育的话题总是能打动我的心。是的,无论出身有多卑微,教育总能给人不一样的光芒,正如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教育,让人求真,让人向善,让人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