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行之 让党的创新理论“步步进心”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内容丰富,涵盖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多个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这一科学理论,关键在于用其武装头脑,自觉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思原理而行“实干”,让党的创新理论沁入“人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的创新理论是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在应变局、开新局的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它来源于实践,最终也应该落实到基层实践中去。党的创新理论从来都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回应人民、关照时代的鲜活理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必须拧紧“责任发条”,上好“实践课”,“田野上”“车间中”“场馆里”等都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阵地”。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形式,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勤思实干之要,在“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奋进之行中,用好“实干担当”的“赶考秘籍”,大胆去干、努力拼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才能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人们的心中。

       思发展而行“长远”,让党的创新理论独具匠心”。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要想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提质提速的成果,必须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更好把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匠心”精神,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运用到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去,在不断探索中变“蛮干”为“巧干”,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认真落实党中央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发展难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思家国而行,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得民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至上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深入领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站稳人民至上的立场。因此,广大党员要明白,党的理论不是游离于人民群众的抽象概念,建党一百多年来,党的创新理论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群众声音,是创造了契合亿万群众所需所盼、与时俱进、共同行动的理论成果。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民服务的实绩,关键是要摸清群众需求,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群众实践进行及时发现、总结与提炼,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成为“接地气”的理论。因此,党的创新理论只有且必须遵从源自于群众、再回到群众的基本原则,才能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新的能量、深得民心,形成“聚民智”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管志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