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直述事理,直抒胸臆; “曲”,烘托,即旁敲侧击的婉曲表达,或寄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怀。
《丑石》(贾平凹),散文通过人们对丑石前后态度的变化的描写,赞美了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这是直接抒发的情感,此谓之“直”。同时散文中直陈之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也谓之“直”。然而,本文意不仅在此,即不在丑石本身,而是对于现实中没有被启用的,甚至还处在被压抑地位的人才的呼吁:社会、有关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方知,千里马常有,再伯乐不常有呀!这没直说出的观点,是婉转表达的,便谓之“曲”。
古人言:“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就是说的文意贵在曲折,才能“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庆。”(刘勰《文心雕龙》)
孙犁的小说《碑》,这样描写赵老金对牺牲的战士们的怀念:每天吃过午饭,赵老金"一句话也不说",背着鱼网到河边去。” 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然后打捞战士们的尸体。”他撒下网去, 他一网一网的撒下去,慢慢的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没有渲染气氛,没有铺张笔墨,甚至也没有写他的眼泪,只是直白地写了他的沉默、叹气、抽烟、撒网,然而通过这些,却有力地表现了他对战士们的深切怀念。“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限的哀思尽在不言之中。接下去,又写了一直到冬天封河了,仍然每天去撒网。他在战士们牺牲的地方,用木锤砸开冰。“ 于是,在冰底下别闷一夜的水,一 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又听见那弃腾号叫的流水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了一些。他轻轻的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说它 “直",因为它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景,直抒胸臆。率直的语言,没有转弯抹角,没有堆砌辞藻。说它“曲”,作者借水写人,意在言外。那“奔腾号叫"的流水声,不正是老人的心声吗?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不可欺侮的怒吼声吗?这“直”与“曲”的统一,就是一种辩证艺术。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写法是赋法,直陈其事; 心思却是曲折有致。两地相思不能见之苦,作者不去写,却设想将来相会,在西窗烛下闲话离别相思的情景。以率直的方式表现了曲折的心思,所以读来婉转有致,迁回展伸,因此,能引人进入佳境,叫人有攀缘山径,盘曲而上、愈上愈神奇的感觉。
“曲径通幽",是园林艺术中一种引人入胜的布局、披花拂柳,沿着曲折的小路向深处探寻,常常会引起人们“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而每一曲折,又总是能呈现出一种新的境界,给人一种新的享受;特别是“曲径”最终所达到的“幽”处,更常常是令人神痴心醉、惊赞不已的胜境。这就是一种“曲”的艺术。园林艺术贵曲,文学更如此。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要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等等,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选自《写作技巧八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