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稿: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采桑子》
6月6号上了欧阳修的《采桑子》,整堂课举手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生生质疑的学生达一半人数以上。课上老师积极有效倾听,基于学生问题推进每个教学环节,课中产生两三个让师生彼此和听课老师都意犹未尽的小片段,这两三个片段中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得到很好的绽放。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是否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式思维是我们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审辩式思维是一种我们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
——“维基百科”对审辩式思维定义
片段一:谁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
核心问题是:暮春往往让人伤感,为何词人却说“好”?
学生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先要解决“好体现在哪里?”的子问题。课堂中先研究了上片,部分同学认为这部分写了“暮春之美”,但是奕朵不以为然,她没有从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老师让同学用散文化的语言演绎“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两句,把自己从词中感受到的,由此想象到的写出来,力争让奕朵感受到暮春之美。
3分钟左右学生纷纷写好,有学生提议每组选个代表来分享自己的作品,最后评出班级的文魁。因为时间的关系把这个环节变成全班自荐他荐两名同学来分享,由奕朵来判断谁的文字更让她感受到春天的美,此人便是这个环节的文魁。
奕朵:我认为艾琪的好,她把暮春里的柳絮柳条写活了,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她适合做文魁。
本慧马上站起来说:我却觉得涵琪的好,涵琪的演绎里具有很强烈的色彩美,而且柳絮从天而降的画面特别具有空间感,也具有文魁的水准。
麦子有话说:
授课的是七年级A班学生,有1班和2班两个班级里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推选分享代表的时候两班各选一个,奕朵和艾琪是1班孩子,涵琪是2班特别沉默而内秀的孩子,当奕朵做出艾琪的更好的判断的时候,作为2班的班长本慧马上站出来专业的夸赞了涵琪的作品。
平时上课也会在挑选发言代表的时候考虑到班级,小组,性别和同水平学生等因素,让他们彼此间产生论辩的冲动。当一方发言的时候,另一方或几方会认真倾听“备战”,然后全力进入“论战”。
片段二:是空虚还是空灵?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班级分享:下片的好表现在哪里?
可心:"始觉春空",歌舞都没了,游人又走了,这里的空有空虚的意思,又有惬意的意思。
艾琪:你说空虚又说惬意,这不矛盾吗?你能找出依据吗?
可心:“始觉春空”就是才觉得暮春了,景败了,心理空落落的。至于如何惬意我说不出依据,只是感觉。
艾琪:所以啊,这里的空我认为是空虚的意思。
老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有不同意见的吗?是否可以结合诗歌前后内容,结合作者,甚至我们学过的有空这个字的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慧:老师,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欧阳修的生平,他科举不顺,为官42年,三次被贬,可以说是辛苦劳累的一生。而这首词写于他辞官退居西湖时,这个时候他终于能清闲下来,所以这个空应该有对于闲适的满足感。
智博:刚才我们说了这首词紧紧围绕“西湖好”几个字展开的,我想请问同学们,如果这里是作者空虚的感受的话,还怎么“好”?
艾琪:老师,我想反转,我刚刚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一首诗里有句“潭影空人心”,这里的空的意思是让人俗念全消,是种空灵之感,结果前面几位同学的分析,我发现之前认为的空虚不太准确,可能是清净空灵的感觉。
麦子有话说:
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找到讨论的点很关键,这个点得既是学生的真存疑,又具有学科价值。在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各小组巡视的时候我听到可心在质疑空的意思,小组其他成员一脸懵,兴致并不高,我小声赞许了可心这个发现,并鼓励小组成员在组内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
而我能判断这个字具有学科探究价值在于自己备课时做过一点推究和演绎。我问自己:要学习这首词,在哪些字词上可能存在有价值的问题和探究?当我确定“空”可能值得一问时,我又问自己:我怎么看这个字?可以从哪些内容推导这个字的意思?还有什么角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学生课前的问题系统给了我一些角度,比如艾琪说到的“潭影空人心”她在问题系统中就跟此词中的“空”进行了对比质疑。后来她在课堂上跟几个同学的轮番切磋中自己回答了自己的质疑。
在具体生生质疑生生应答的过程中,当出现一方比较弱,另一方比较强势,眼看思维乒乓球快要落地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出来救球,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支架来促使这场球打得更好看。比如“结合诗歌前后内容,结合作者,甚至我们学过的有“空”这个字的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提醒让学生能根据课前的预学和提问即刻进行快速思考,几个人互相碰撞,从而让思想升级。
由上又可知,一场漂亮的思维乒乓球的前提是学生课前有认真的预习和深度的提问,或者有较好的学科思考力。如何让学生认真深度预习,需要做一些思考。比如,思维导图从原来画在一张纸上到画到一个速写本上,让学生能具体而持续感知到自己提问能力是否有进步,自己预习态度是否有待提高。同时,课前对学生问题系统有总结,对于做得好的,有新思考和不同角度的投屏让其他孩子学习。当然,最能促使他们深度预习的恐怕是课堂的推进是以他们自己的真问题为线,最终解决的也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教无定法,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更是惊喜和惊吓不断切换,让我每次走进课堂前都怀着一颗探险不安的心。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在不断的打出一颗又一颗乒乓球的思维运动中,我和学生们可能会慢慢找到属于语文课的心跳。
(写于6月8日用时:120分)
第二稿:
大家好:我是母体校的麦子,践行问题化学习近一年,今天以我的研究课欧阳修《采桑子》为例来跟大家分享“如何打好思想乒乓球”菜鸟版。一场思想乒乓球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一、备球。二、发球。三、救球。四。球路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 备球
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找到讨论的话题很关键,这个话题需要既是学生的真存疑,又具有学科价值。作为资深的问题化学习者在课堂中随时可以拾起一个话题训练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提升学科素养。而作为我这种菜鸟级的问题化学习老师需要备课时做过一点推究和演绎。我问自己:要学习这首词,在哪些字词上可能存在有价值的问题和探究?当我确定“空”可能值得一问时,我又问自己:我怎么看这个字?可以从哪些内容推导这个字的意思?还有什么角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2、 发球
这首词的核心问题是:暮春往往让人伤感,为何词人却说“好”?
“下片“好”表现在哪里?”是子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组讨论巡视的时候我听到学生A在质疑空的意思是空虚还是惬意,小组其他成员兴致貌似并不高,我小声赞许了A这个发现,并鼓励小组成员在组内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全班分享时,A把空的意思的质疑这个球抛到全班。
3、 救球
在具体生生质疑生生应答思维乒乓球打球的过程中,当出现一方比较弱,另一方比较强势,眼看思维乒乓球快要落地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出来救球,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支架来促使这场球打得更好看。
我们来看这堂课打球过程中的小片段:
A:"始觉春空",歌舞都没了,游人又走了,这里的空有空虚的意思,又有惬意的意思。
B:你说空虚又说惬意,这不矛盾吗?你能找出依据吗?
A:“始觉春空”就是才觉得暮春了,景败了,心理空落落的。至于如何惬意我说不出依据,只是感觉。
B:所以啊,这里的空我认为是空虚的意思。
老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有不同意见的吗?是否可以结合诗歌前后内容,结合作者,甚至我们学过的有空这个字的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C:老师,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欧阳修的生平,他科举不顺,为官42年,三次被贬,可以说是辛苦劳累的一生。而这首词写于他辞官退居西湖时,这个时候他终于能清闲下来,所以这个空应该有对于闲适的满足感。
D:刚才我们说了这首词紧紧围绕“西湖好”几个字展开的,我想请问同学们,如果这里是作者空虚的感受的话,还怎么“好”?
B:老师,我想反转,我刚刚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一首诗里有句“潭影空人心”,这里的空的意思是让人俗念全消,是种空灵之感,结果前面几位同学的分析,我发现之前认为的空虚不太准确,可能是清净空灵的感觉。
在整个打球过程中,老师提供思考支架来救球,让马上要落地的球重新活跃起来,甚至让两两打球变成多人打球。学生思想激烈碰撞,快速升级。
4、 球路
备球,发球,救球让一场思想乒乓球打得火热,在课结束的前几分钟跟学生一起总结球路很有必要。核心问题的解决路径,有价值的话题的关注、选择和解决路径。这些梳理和总结可能让他们在下一场比赛中自个儿能备球,发球和救球,成为具有高阶的审辩式思维问题化学习者。
五、小结
一场漂亮的思想乒乓球的前提是学生课前有认真的预习和深度的提问,或者有较好的学科思考力。最能促使他们深度预习的恐怕是课堂的推进是以他们自己的真问题为线,最终解决的也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教无定法,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更是惊喜和惊吓不断切换,让我每次走进课堂前都怀着一颗探险般期待又不安的心。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在不断的打出一颗又一颗乒乓球的思想运动中,我和学生们可能会慢慢找到属于语文课的心跳。
(改于6月29日上午用时60分钟)
如何打好思想乒乓球(第三稿)
麦 子
大家好:我是母体校的麦子,践行问题化学习近一年,今天以我的研究课欧阳修《采桑子》为例来跟大家分享“如何打好思想乒乓球”菜鸟版。一场思想乒乓球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备球。2、发球。3、救球。4、球路
文本: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 备球
目的:找到能发展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话题
话题条件:学生真存疑,具有学科价值。
作为资深的问题化学习者在课堂中随时可以拾起一个话题训练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提升学科素养。而作为我这种菜鸟级的问题化学习老师需要备课时做过一点推究和演绎。我问自己:要学习这首词,在哪些字词上可能存在有价值的问题和探究?当我确定“空”可能值得一问时,我又问自己:我怎么看这个字?可以从哪些内容推导这个字的意思?还有什么角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2、 发球
方式:
呈现学生预习单上的问题,老师直接发球。
在课堂上捕捉学生问题,让学生发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这首词的核心问题是:暮春往往让人伤感,为何词人却说“好”?“下片“好”表现在哪里?”是子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小组讨论巡视的时候我听到学生A在质疑空的意思是空虚还是惬意,小组其他成员兴致貌似并不高,我小声赞许了A这个发现,并鼓励小组成员在组内展开讨论甚至是辩论。全班分享时,A把空的意思的质疑这个球抛到全班。
3、 救球
目的:
让更多学生参与打球
把问题的探讨推向多角度、深层次
在具体生生质疑生生应答思维乒乓球打球的过程中,当出现一方比较弱,另一方比较强势,眼看思维乒乓球快要落地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出来救球,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支架来促使这场球打得更好看。
我们来看这堂课打球过程中的小片段:
A:"始觉春空",歌舞都没了,游人又走了,这里的空有空虚的意思,又有惬意的意思。
B:你说空虚又说惬意,这不矛盾吗?你能找出依据吗?
A:“始觉春空”就是才觉得暮春了,景败了,心理空落落的。至于如何惬意我说不出依据,只是感觉。
B:所以啊,这里的空我认为是空虚的意思。
老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有不同意见的吗?是否可以结合诗歌前后内容,结合作者,甚至我们学过的有空这个字的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C:老师,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欧阳修的生平,他科举不顺,为官42年,三次被贬,可以说是辛苦劳累的一生。而这首词写于他辞官退居西湖时,这个时候他终于能清闲下来,所以这个空应该有对于闲适的满足感。
D:刚才我们说了这首词紧紧围绕“西湖好”几个字展开的,我想请问同学们,如果这里是作者空虚的感受的话,还怎么“好”?
B:老师,我想反转,我刚刚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一首诗里有句“潭影空人心”,这里的空的意思是让人俗念全消,是种空灵之感,结果前面几位同学的分析,我发现之前认为的空虚不太准确,可能是清净空灵的感觉。
在整个打球过程中,老师提供思考支架来救球,让马上要落地的球重新活跃起来,甚至让两两打球变成多人打球。学生思想激烈碰撞,快速升级。
4、 球路
做法:
总结核心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注、选择有价值的话题并梳理解决路径
目的:
学生自己能备球,发球和救球,发展为具有审辨式思维问题化学习者。
备球,发球,救球让一场思想乒乓球打得火热,在课结束的前几分钟跟学生一起总结球路很有必要。
5、 小贴士:
前提:
学生课前认真的预习和深度的提问
深度预习驱动:
课堂的推进是以学生自己的真问题为线,最终解决的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教无定法,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更是惊喜和惊吓不断切换,让我每次走进课堂前都怀着一颗探险般期待又不安的心。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在不断的打出一颗又一颗乒乓球的思想运动中,我和学生们可能会慢慢找到属于语文课的心跳。
「斜字体同为PPT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