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过一个家长家长经常讨论的问题:我们父母教育孩子很多是第一次,因为没有经验,多数人将自己做孩子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方式强行照搬到自己的家庭里。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错误的教育方式被一代代传承最终成为影响中国孩子的“毒瘤”。这个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可以对比中国的孩子和欧美的孩子,整体情商上是普遍低于欧美。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更是远低于其他国家。这是一代甚至几代的教育问题。能够毫不留情的说根本原因还是家庭教育问题。错误而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被传承了下来,最终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下面我们例举中国家长觉得做得对而又实际上大错特错的教育方式:
1,冤枉了孩子,为了顾全自己面子不道歉
一起生活总有家长做错的时候,尤其是冤枉自己的孩子。中国有70%以上家庭的孩子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受到过冤枉,在家长意识到孩子被冤枉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也是硬撑。为了顾全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总是那么自以为是,最终却伤害了孩子。再小的孩子也是有尊严的,也有接受道歉的权利...
2,对于孩子的召唤爱理不理
这也是在中国家庭中经常发生的,有时候父母在忙着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呼唤总是爱理不理。特别是在近年来智能手机、微信等普及之后,很多家长回家之后就是刷微博、朋友圈,孩子在一边说话也不理睬。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的话孩子就会丧失对父母的依赖感,不仅仅是这样,他们会慢慢变得对父母缺乏信任,以至于以后我们要对孩子施教的时候孩子也会对我们的话是一个“左耳进,右耳出”的态度。
3,乱送孩子的东西给别人
很多父母如果有朋友在家做客带上小孩的总是喜欢“慷慨的”将孩子的东西送给别人家的小孩。为了成人所谓的社交我们不应该把孩子也牵扯进来,可能我们眼中这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玩具,在孩子眼里却完全不是这样。孩子对于玩具大多有一个珍爱的态度,将孩子珍惜的东西乱送势必让孩子过早的体会到失去。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耐心教育孩子要“大方”的时候,孩子慢慢习惯这种失去的时候,孩子的麻木性格就开始养成了。“失去多了,让人麻木”这种情怀大人有,小孩也有。
4,没有原则的教小孩子谦让
我们总是说出这样的话:“这个玩具你都玩了这么多年了就让给弟弟玩嘛,你都多大了”。家长自认为这是正当的孔融让梨的良好传承,可是呢,做过了就不好了。盲目的教孩子一位的谦让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个懦弱的性格。然后等大了我们再教孩子“做人不能处处忍让”的时候就已经太迟了。
在教育上有选择的传统传统而又加以创新才是科学的,任何一种老的经验也有他的适用年限。在家庭教育中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