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05年,文艺青年王微创立土豆网,使用他在酒吧便条写下的一行字作为广告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之后11年,历经赴美上市失败、优土合并、王微净身出走等事件后,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广告语一直紧紧地跟在土豆网之后,从未更改过。王微的初心是把土豆网打造成人人上传视频-电影的大同世界。由于拍摄设备的简易和普及,电影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可创作电影,人人都是导演。但事与愿违,土豆的竞争对手优酷深信人人都只是观众,砸钱收购优质内容,最终吞并了土豆。
土豆网倒下,视频创作的春天似乎已经来到。微信上papi酱、艾克里里的火爆证明了画质粗劣的视频在人民群众中也有市场。但劣质的画面不代表劣质的内容,视频创作事实上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世界离人人都是导演的理想状态尚且还远。内容消费者相对创造者一直保持着绝对多数的优势。道理很平常,你拥有一部iPhone,拍出1080p的画质远甚《战舰波将金号》,但你成不了爱森斯坦。
人人都拥有电影创作的工具,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电影创造的能力。也许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但不是人人可以成为导演。
电影创作工具的简便和廉价也确实带来了一些方便,《路边野餐》就是明证。这部电影以90后为主要创作班底,总投资不超过100万元,连最昂贵的摄影机都是托导演老师向当地电视台借来的。它获得了瑞士洛迦诺最佳新导演、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等诸多奖项,并成功地在7月的电影市场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浪。同样,以低廉制作闻名的韩国导演洪尚秀也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常客。可见廉价的摄影设备能让有才华的年轻人更容易进入电影业,更有自主地表达自己。
拥有工具和表达欲远远不够,有创作力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就像每个人都可识字作文,但成为作家的人,万中无一。中国电影不缺乏市场,缺乏的是好的内容、好的故事。影视IP是焦点,原创故事也正火热。知名媒体人李海鹏携带整个《时尚先生》特稿部门加盟韩寒的公司One和亭东影业,是时下电影业故事饥渴症的一个例子。「要把固定的钱花在采购好的故事和好的作者身上。」素来以「理想主义者」形象示人的李海鹏,聊起自己「故事经理人」的新角色时,左一句kpi、右一句策略,一副头头是道的生意人样子。
王微错了,压根不存在人人都是导演的时代。离开土豆后,他转行成为了一名动画导演,或许已意识到创造之难。电影,由我创造,创造的根本就在于「我」,在于人。在中国电影最好的时代,众声喧哗,有人听到了叮当的铜板声,有人听到了原创的号角……你,听到了什么?
For《世界电影画刊》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