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急,因为工作,所以要在上午11点前完成。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从早上一直在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以下简称《风》)。除了另一部类似于自传体的《当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应该算是我正二八经阅读的村上先生的第一部小说。
《风》这部小说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小说。因此,喜欢村上先生作品的人基本都会看看这部小说,并研究它。很庆幸,我没能免俗。其实,买书的时候,我是一口气买了村上先生的几部书的。例如《当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萤》,《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等,加上这本《且听风吟》总共有七八本吧。但是他那部经典的《挪威森林》暂时还没有入手。我的想法是,先简单了解一下村上春树的套路(都说他的写作方式有些特殊),然后正儿八经,心无旁鹜的去读他的经典。例如《平凡的世界》,之前便是先看了路遥先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后,才决定购买和阅读的。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癖好或者陋习。
不同的是,看《平凡的世界》时,尚在部队服役,生活极有规律,也没有什么过多的干扰,逢周六周日就可以冲杯水,点颗烟,坐在桌前慢慢品读。至于其他战友,完全可以把他们打发出去。但复员后,面对不安的社会,纷扰的家庭,就没怎么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了。后来买的《红楼梦》《简.爱》《海底两万里》都只是看了一个开头,便沉寂在了书架上。更多的时候,手机成了阅读的工具。嗯,扯的有些远。
说到对于《风》这部作品有什么感受。说实话,我可能没什么感想。因为直到看完了,我发现,好像看懂了,又好似没有看懂。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更像一部“假期日记”。有些天马行空,有些漫无边际,甚至有的章节之间根本就没有关系。反正就是懵懵懂懂,要说有什么收获,就是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因为直到现在,我并没有明白作者是在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但是看故事的叙述方式却眼前一亮,看故事的发展,也有些意犹未尽。真的是很矛盾的一个心态。
对小说理解上的一知半解,曾让我想去知乎,豆瓣,百度搜一搜,看看别人的看法,但是很快这种念头就被自己否定了。诚然,百度能让我更快的理解,但也同样使我变的懒惰,且容易丧失自己的理解。更有可能陷入别人思维的怪圈。所以我还是决定再看一遍,或者多遍,直到有自己的理解后,再去看看高人的观点。
当然,看不懂不代表什么也没学到。
不同于《当谈跑步里我谈些什么》文笔老辣、用词华丽,这部《风》写的更为率性、随和,也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但是很多细节的处理却是极为到位的,字里行间显现出了人物的性格与状态。这或许是我看到的最深的地方了。比如不知名的女孩,发现赤身裸体的与陌生的男人——“我”同床一宿后,并没有出现我想象的激烈表现(可能是电视看多了),反而平静的应付着这一切。这段对话也平淡的心安理得,不显突兀。但通过“她叹了口气,闭上眼睛”“她闭目合眼,喉头里一声闷响”“她叼着烟,再次闭上眼睛”这三次细微动作的描写,却揭露了她后悔,无奈,气愤,厌恶,烦躁等一系列心态。而正是这样的描写,却远比大篇幅的描写心理活动,要简洁明快,且易懂的多。还有最后,“我”离开时,杰“还把刚炸好的薯片装进塑料袋叫我带着”。更是一句话把杰的细腻,以及朋友间的友谊描写的恰到好处。这也远比用大篇幅矫情的、油腻的描写告别,效果要好的多。当然,这种细节的描写有很多,就不一一描述了。
没有人是能随便成功的,包括村上春秋这类的天才作家。虽然说《且听风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就中了大奖——包括他自己都有点意外,而且他也不认为他自己的这第一篇小说有多么的好——但是,细节之中见功底。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很难这么巧妙的刻画的。至少我这样认为。因为我看到了小说细节描写之绝妙。至于在序言中提到的,这部小说正是反映与奠定了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我没有异议。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会继续研究他其他的作品。
(后记:这写这篇文章前,我已将《风》放回了书架。可快写完时,我改变主意了,我认为我应该再读一遍。或许我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