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福州市闽侯县探寻根艺文化实践队助力闽侯根雕技艺传承与发展

      2024年8月10日,福州工商学院探寻根艺文化实践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踏上了前往福州闽侯根雕城的调研之旅。此次活动旨在学习并贯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以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助力闽侯根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出发考察前,实践队了解到闽侯根雕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福州木雕,明末清初已十分繁荣,后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20世纪80年代末,三大流派传承人陆续迁往上街,该镇逐步向“中国艺术之乡”转变。2012年,闽侯县政府建立根雕创意产业园,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艺术家,根雕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闽侯根雕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并切实助力闽侯根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实践队首站来到了闽侯根雕馆,并拜访了中国根雕美术大师吴杰。实践队员们向吴杰老师赠送了原创文创产品以表敬意,更围绕根雕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实践队员们对根雕产业的业务方向、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发现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进人才、促进产业升级,但根雕产业仍然面临材料资金成本高企和技艺传承出现断层等严峻问题。吴杰老师表示:“大件根雕作为当前闽侯木雕的主要业务方向,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技艺要求使得许多小型企业和个体艺人难以维持和发展。”在实地参观木雕代表作成品展厅和根雕制作地点场馆后,实践队结合专业知识与调研所得,为闽侯根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根雕文创产品设基础建设要求高的问题,根雕行业可以积极探索向数字化发展,通过手工建模、电脑扫描形成数据,借助科技手段和相仿机器降低成品售价。在营销策略上,从而实现不再局限于大件木雕,结合文创产品,更好的满足社会个性化爱好和不同人群需求。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应依托政策导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链,形成政府、企业、人才三位一体,带动传统工艺产业发展。

      目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已有国家级的软木画、寿山石、漆艺,而根雕工艺仅为省级,因此在紧跟政策导向的时效性上有所欠缺,且木雕产业园现处于高新产业区,地理位置需考虑场地租金问题等等。 对于未来的发展模式,实践队与福州闽侯根雕城的根雕大师进行深度探讨后,一致认为未来应将重心放在后续人才的培养上,结合往年的优劣势总结,如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弱、早前错失非遗工艺红利、工艺美术起步晚等,同时关注当下的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以确保行业的可持续性。此外,尝试开拓海外业务,消除文化差异未,将结合家具行业作为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流行发展,积极融合传统工艺手法、木材纹理设计实用造型。

实践队员与根雕大师吴杰合影

      此次参观活动,实践队收获颇多,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闽侯根雕技艺未开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同时也激发更多青年学生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共同为闽侯根雕技艺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