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听劝的人,不妨放过你自己

《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中这样写道:

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聪明的;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快乐的;既不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也不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愚蠢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别说从经验中学习,任何人的良言善语都听不进去。

不到黄河不会死心,不撞南墙绝不回头。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不听劝呢?

一、认知局限

有一个爱认死理的人买了一缸金鱼,却不懂怎么养,只知道每天喂食。

一开始金鱼还活蹦乱跳,但没过几天就变得病恹恹的。

邻居告诉他:“鱼缸里的水要经常换,不然鱼会死的。”那个人却坚持认为:“金鱼没精神,肯定是没吃饱,跟水有什么关系?我多喂点鱼食就行了。”

邻居跟他讲了半天养鱼的方法,他却完全置之不理,干脆往鱼缸里倒了很多鱼食,结果第二天鱼全死了。

有些人的固执并非故意抬杠,而是因为认知有限,以为所有事情只有一个答案,本能地拒绝其他选项。

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提出了“个人构念论”:一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形成了他认识世界的基本观念。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他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做出判断。

如果认知能力很低,他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并且缺乏弹性,遇到问题时产生的对策也会很少。

但这个人却往往会误认为这些就是全部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可能。

如果一个人见识广博、经历丰富,认知能力就会更强,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往往也更快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越厉害的人往往表现得越谦和,越无知的人常常表现得越固执。

爱默生就曾说过:“庸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你永远说服不了一个固执的人,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二、固守偏见

多年前滴滴打车等软件出现后,迅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不少人下班后兼职开网约车,一些出租车司机也开始用软件接单。

但家中一位开了十多年出租的长辈却一直看衰滴滴,认为一来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不稳定,二来司机的来源复杂,从业素质、驾驶技术都没法保证,很不安全。

他认为网约车早晚会黄,打车软件也会很快消失,还劝家人朋友不要用打车软件。后来网约车出现几次恶性安全事件,他就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

只不过,仍然在开出租车的这位长辈如今早已习惯手机接单,曾经无比笃定的论断再也没提过。

其实,他关心的根本不是事实,而是那个对自己有利的“真相”。任何能够加强自身偏见的观点、新闻都会被他拿来佐证,而那些违背他偏见的事实则通通被忽略。

近年来国家宣传反诈的力度持续加大,可依然有很多人上当受骗。甚至有些人在警察上门劝阻时,仍然固执地相信自己是对的。

无论怎么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可能会因为别人的反驳而让他们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判断。

当然在事后,最为痛苦、最追悔莫及的也是他们。

几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试验者先后阅读两篇观点相反的文章,结果发现人们都只记住了符合自己观点的部分。

要么是下意识地忽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内容,要么就是因为强烈怀疑这些内容反而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都缺少批判性思维,不懂得用质疑、求证的方式去确认真相,而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一旦他认可了其中的某个观点,就会产生锚定效应,无论以后接收到什么信息,都只会用来强化已有的结论。

偏见的人,有时比无知者更可怕。

三、侥幸作祟

某个凌晨,一辆摩托车撞上路边的绿化带,驾驶员倒地不起。

交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受伤的驾驶员浑身酒气。送到医院抽血检测,确认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21.7mg/100ml,远超醉驾标准。

在进一步调查后交警震惊地发现,就在事故发生前不久,交警在例行的夜间检查中曾对该驾驶员进行了酒精检测。当时驾驶员并未饮酒,交警在放行的同时还特意叮嘱要注意行车安全。

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他就将安全嘱咐抛于脑后,在与朋友聚餐并饮酒后,心怀侥幸地骑车回家,最终酿成事故。不仅车辆严重损毁、自己受伤,还要面临刑事处罚。

酒驾入刑已经十余年,违法现象虽比过去大大减少,却始终未杜绝。轻则被刑拘、被处罚,重则造成生命财产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得不说,除了酒精麻醉之后的盲目自大,“几步路就到了”“不会遇上检查”等侥幸心理也是重要原因。

有一位女网红,喜欢拍不戴护具的飙车视频,有时还会在高速行驶的摩托车上表演各种动作。

网友提醒她这样做太危险,她回复说“下次不会了”,可依然我行我素。

没想到仅仅几天后,在弯道飙车的她与另一辆摩托车迎面相撞,当场去世。

“以前那么多次都没事,这次怎么会有事?”“别人都没有事,我更不会有事。”很多人就是在这种侥幸心理中,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老话说得好:十个淹死的,九个都是会水的。

以为糟糕的事情永远不会落到自己身上,是一种无可救药的愚蠢。

四、写在最后

看过这样一句话:你只需要零点几秒就可以把一条信息发往全世界,但要让一个人稍微改变想法却需要好几年。

遇到那些不听劝的人,尽力就好。但行好事,莫问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去日照拉书,往回走,暴雨。 越下越大,视线渐渐模糊了,我开启雾灯,打开双闪,慢慢开到加油站,等待雨停…… 我不知...
    8点半育儿阅读 3,321评论 0 3
  • 我去日照拉书,往回走,暴雨。 越下越大,视线渐渐模糊了,我开启雾灯,打开双闪,慢慢开到加油站,等待雨停…… 我不知...
    董董日记阅读 2,649评论 0 1
  • 作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他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杰出著作奖(1975年)、杰出教学...
    河马先森阅读 4,446评论 0 0
  • 那天送一个客户去看房。 因下着小雨,气温也较低,客户要求我开车送。想到开车,我心中就有些不爽:在如今城...
    亦来亦往阅读 2,435评论 5 4
  • 夏天不知在来临还是在离去,我这里天气是又雨又晴的。窗外没有传来鸟叫声和烦人的知了”吒吒”的噪音。感觉一切都归于一种...
    迷之深阅读 9,096评论 0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