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弯湾
偶然看到一张图片,是papi酱参加节目时候的图,跟她的好闺蜜焦俊艳讨论到自己、伴侣、孩子、父母这四种关系的时候,papi酱说,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人”合理的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最后是父母。
理由是:在人的一生中,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其次,大多数时候,都是跟伴侣一起度过的,孩子和父母,也都只是陪伴一段时间,剩下的路大家都要自己走。
这个排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因为看起来还是很合理的。
当然,也有不认同的,比如,有些人一听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马上就想骂人。就这个问题,我就问了一些我的朋友,有些人的排序是“孩子、自己、父母、伴侣”,有些人的排序是“自己、父母、孩子、伴侣”,有些人的排序是“自己、伴侣、父母、孩子”,当然了,像papi酱那样排的人,也很多。
这么排序,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解决了基础问题和重大问题。
什么叫基础问题,就是——一般而言,我该在谁的身上花心思、花精力、花钱。那些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不管是努力工作还是混日子,首先考虑的是自己;那些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人,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就算自己受苦受磨也要照顾好孩子,比如哪怕夫妻感情不和,婚姻特别痛苦,也要“为了孩子而不离婚”;那些把伴侣放在第一位的人,为伴侣付出自己的一切,不计代价;那些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人,当婆婆和老婆吵架,可能首先就是一大耳光给老婆扇过去。
什么叫重大问题呢?就是关乎生死的问题。比如父母年迈了,的癌症了,需要100万,而且治不好,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特别需要钱,该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就根据自己心目中的排序来决定了。
但是,生活大多数时候,往往无关重大利弊的选择,大多数时候也不用面对生死,生活也不是什么都能分的清楚的。
排序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时候都用不着。生活往往要面对的,是很多琐碎的事和人生的虚无。而只有爱与被爱,才能填满那些虚无。
对于那些有父母但依然单身的人而言,他们会觉得有个伴侣才能幸福;对于那些父母已逝的人而言,他们觉得要是父母还在,那该多好,“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不在,再无归途”;那些有伴侣有父母但是求子多年未果的人,他们会觉得,要是家里再多个小宝贝该多好。。。
你可以在时间、精力、钱这些方面做一个排序,但其实对于人而言,更重要的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孩子、伴侣、父母都是你最重要的支撑,其实并没有谁先谁后,也不该谁先谁后,事实上,他们都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在排序的价值观里,如果你有一块饼干,你可能会给离自己最近的那一个,但在不排序的价值观里,他们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跟谁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你有一块饼干,谁最饿就给谁呗。
其实,如果你能处理好你跟孩子的关系,那么你就能获得跟孩子相处的快乐;如果你能处理好你跟伴侣的关系,你就获得跟伴侣相处的快乐;如果你能处理好你跟父母的关系,你也能在这种关系中获得很强烈的幸福感。这不是说你陪伴谁更久,谁就更重要——要这么说,伴侣还有可能是陪伴最短的呢——按现在这种离婚率的话。
去比较这些关系的重要性,会让人走入很多误区。你倒是可以权衡各种关系,但你很难平衡这些关系。当你在任何一种关系中处于痛苦的状态,你的人生都不会幸福——因为生而为人,你无法逃避一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的父母、伴侣、孩子,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无论那一块出问题,都不得好活。
如果你跟伴侣感情不好,你会很痛苦;如果你的孩子天天跟你对着干甚至要跟你断绝关系,你也很痛苦;要是你的父母跟你关系很差,你也会不开心。。
这就好比拿衣服、食物、房子来排序一样,什么最重要,什么最不重要呢?在特别饿的时候,食物当然最重要;在特别冷的情况下,衣服最重要;在特别困的时候,你连个住处都没有也不行。。但太平盛世,活几十年,你离得开哪个?
所以,排序不仅不会解决问题,甚至会让问题复杂化。要把这些人物关系放在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去理解,而不是放在一个平面去理解。
放在一个平面去理解,最大的坏处就是,当他们发生了冲突,你就会有偏向和取舍,只要你伤害了一方,最终都会伤害所有。比如,如果你把老婆看得比妈更重要,当老婆和妈妈发生矛盾,你就会偏向老婆。你妈不好过了,你也很难过得幸福。当某天你跟你老婆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就会怨恨她、怨恨自己——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你把你妈看得比你老婆重要,她们发生矛盾,你也会伤害其中一方,最后会伤害所有的人。
当然,自己才是这些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那一个,这个确实没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你,这一切对于你而言就不存在。
你要做的不是去比较和区分孰轻孰重,而是努力的奋斗,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修养,让自己发更多的光和热,争取能温暖他们每一个人。事实就是如此:只有你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你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没有钱、德性又烂,你拿什么区维护你的婚姻、拿什么去孝敬父母,拿什么去抚养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