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深入社区了解基层减负情况,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不容易,频频向基层“甩包袱”“加担子”,将各种事情一股脑压下去,必然使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各级各地各部门应当承担起相应的为基层减负的责任,让基层干部有轻装上阵的盼头。
抓好“减负质效”,让基层干部轻装奋进。为基层减负,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是关键,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认清自己在基层减负中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多站在基层同志的立场考虑问题,坚持能合并的尽量合并、能取消的坚决取消,为基层干部卸掉不必要的负担,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政绩观教育和专业能力提升培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好典型案例通报,切实从思想观念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增强系统性思维,优化工作流程,让决策部署更科学、执行更高效、群众更满意。
抓好“为民情怀”,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前,一系列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的部署举措成效不断彰显,广大基层干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更好地为民求实效,办实事。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重点领域,紧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以更多基层减负工作实绩展现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把“去基层找答案”作为日常工作的根本遵循,脚下多沾基层泥土,眼睛多看一线实情,耳朵多听群众声音,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民生的温度,真正干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抓好“机制常态”,促基层减负保质长效。基层减负,贵在长效。在党中央坚强有力推动下,大抓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整治作风顽瘴痼疾,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落地见效,充分释放了基层一线发展活力。但基层减负绝非一日之功,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坚持抓常抓长相结合,从小处切入、往深处推进。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整治工作合力。同时,也要对形式主义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建立准确识别、精准发力、靶向纠治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回潮反复,切实推动基层减负成效持续巩固。
基层减负是一道暖心令,更是一道鼓劲令,是真情关爱基层干部的务实之举,是提高基层工作效能的内在要求。基层干部要珍惜和把握干事创业的有利条件,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立足本职岗位,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坚强的意志全身心投入到群众工作之中,把空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升本领、实干担当、为民服务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