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篇读史札记,全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它批驳了对孟尝君的传统评价,立论简要有力,文字洗练,是短文中的佳品。作者的写作技巧,值得借鉴。文章首先引用了世人对孟尝君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然后笔锋一转,提出作者的不同看法和论据,最后以一句作结。驳得有理,立得有力,写得曲折,收得干脆。文章所以短而透,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吃得透,击得准。孟尝君是齐国的公子,是战国时期的四君子之一,名气很大。他的名气主要来自“能得士”。而在孟尝君一生中,“出秦关”是他借“士”之力逃脱险境的著名事件之一。作者要否定孟尝君就需要击其要害。王安石正是吃透这一点来取舍材料的。所以文章一开篇就写道:“世皆称今有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样,把对立面的观点在读者面前展开。然后猛然一击,指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这样一扬一抑,文章波澜起伏,紧紧扣动了读者的心弦,原来的看法受到冲击,必然要了解作者的论据。文章的妙处也在这里。
二是运用最有力的论据,使立论无懈可击。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齐是大国,经济实力比秦强,如真有贤士辅政,完全能够败秦而霸天下,正因为王安石对战国形势了如指掌,因此,他论证:“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这一笔锋利有力,不需旁征博引,即把“孟尝君能得士”的论点驳倒。文章最后又进一层,说到士耻于与鸡鸣狗盗之辈为伍,而孟尝君门下都是此类小人,这就是士所以不至的原因。虽然,作者文不满百字,却点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江湖客而已,岂足以言得士?
从《读孟尝君传》的写作可以看到,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精心取舍材料,选择最有力的论据,然后在淬炼文字上下功夫,使文短而理透,言出而章成。如果主次不分,兼收并蓄,面面俱到,将主要之点淹没在庞杂的论述之中,那便是费力不讨好,使人读之不得要领,成为败笔之作。
附: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