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都对一个说法耳熟能详: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能说这是一句很好的鸡汤,让我们在失败中不放弃希望。然而事实呢?失败次数越多,不但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相反还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认为自己减不了肥是先天具有肥胖基因等。
很多时候,让我们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是我们自己,例如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当一次次冲击目标无法实现时就开始怀疑自己。
如何让我们进入到成功的良性循环状态呢?
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做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实验:
在动物世界里也有带头大哥和小弟,等级地位分明,比如,如果两只老鼠狭路相逢,一般来说地位低的那只老鼠就会后退,而地位高的这只老鼠则会前进,就是所谓的让领导先走。
胡教授发现可以通过一个方法改变这个状况,帮地位低的老鼠实现逆袭。
胡教授采用了一个叫做光遗传学的技术,用激光来增加大脑背内侧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里的一个特定神经通路的连接强度。这个脑区域,主管了很多高级认知功能,比如生物体在社会竞争当中的反应。
当老鼠消极后退时,这个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没有变化;但是,当老鼠奋勇向前,作出推挤和抵抗时,这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会显著增强。
所以,当胡教授用激光,去激活地位低的老鼠被内侧前额叶的神经通路时,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勇气倍增,犹如神助地讲地位高的老鼠成功逼退。
而这个研究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是当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在借助外力的帮助下,六次成功逼退了比自己地位高的老鼠以后,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就可以不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
也就是说,在没有激光的刺激下,仅仅靠自己,就敢于向地位高的老鼠发起挑战。一鼠当先,有进无退,把原先地位高的老鼠击退。
胡教授总结到,先前六次生理经验,会重塑中缝背侧丘脑投射到前脑额叶皮层神经通路,使得这一通路的突触连接增强,改变了地位低的老鼠的大脑结构和功能。
于是,原来地位低的老鼠不再像以前一样消极后退,相反,它有成功的信心,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让人生实现逆袭的心法:
1、订立可执行的目标
每逢月初或者新年,很多人就会开始给自己订立各种目标,然而真正能够实现目标的寥寥无几,就如统计表示,健身房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因为人们在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健身目标,然而去过几次之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如何制定出可执行的目标呢?用“WOOP”思维是经过验证的靠谱的方法。
“WOOP”思维是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在《WOOP思维心理学》中提出的。具体的“WOOP”思维:
W:Wish,愿望。寻找一个你内心的愿望,设定一件你最想完成的事。
O:Outcome,结果。如果达成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尽情畅享梦想成真的喜悦。
O:Obstacle,障碍。思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你最担心发生的障碍。
P:Plan,计划。在脑子里预演最好和最坏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计划。
“WOOP”思维的关键点就是“0”,即在订立目标时一定要把实现这个目标会遭遇的障碍提前想清楚,然后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减肥过程会遇到的障碍有朋友请客怎么办?晚上实在太饿怎么办?因为加班没时间去健身房怎么办?天气不好不能出去跑步怎么办?
2、抱持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我们对于智力,有两种表述,你看一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if !supportLists]A. [endif]人们的智力水平几乎是固定的,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if !supportLists]B. [endif]人们能够通过努力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如果你更倾向于A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一个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固定事实,这就属于固定型思维。
如果你更倾向于B这个选项,那么你把智力当成是一个可增长的量,这就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杜维克教授测量了400多名12——13岁刚上初中的孩子的思维模式,然后追踪了他们在随后几年的学业成绩。她发现——
那些认为自身智力不可控制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没有显著提升。
而那些认为自身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则稳步提升。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其实是你如何看待失败。固定型思维中,会认为“我数学不好”是自身的能力有问题;然而换做成长型思维就会看到,你数学不好,可能是因为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可以培养。
愿你我都能实现“胜者恒胜”的良性循环人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