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文 逆光鱼
有人说《应仁之战》读起来并不轻松,书中涉及到了众多人名、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阅读前需要对日本史有初步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反复琢磨、推敲,才能梳理清楚,正如“应仁之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样,众说不一,耐人寻味。
作为一位日本史小白,作为酷爱旅游的行者,作为多语言学习的爱好者,在面对此书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因有三:
一、书籍的印刷、装帧精良,译文精准,第一眼遇见便迫不及待的翻阅。
二、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总喜欢储备满满的历史知识,再踏上旅途,在旅行地的“前世今生”中感悟人生,感受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带给内心的震撼。
三、不同于一般的史书,作者吴座勇一从兴福寺僧人经觉、寻尊的视角出发,以性格迥异的两位时代当事人留存下来日记——《经绝私要钞》、《大乘院寺社杂事记》为依据,还原了战乱中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物在博弈中的生活原貌。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1467年的日本…
首先,战乱因何而起?
大众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将应仁元年爆发的这场动乱归因于幕府将军继承人的问题,是一场夺嫡的内部争斗。事实全非如此,作者吴座勇一在书中向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动乱的真因,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畠山氏的分裂、幕府内部的对立模式、多重矛盾的积累所导致的结果。再加上,第八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哪方势力占优便顷刻偏向于哪方,没有自己坚守的立场,无法让人信服,更无力制止以细川胜元为首的东军和以山名宗全为主帅的西军的任何一方,持续的混战在所难免。
其次,再来看看战乱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发生在室町幕府时期的这场战乱,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以幕府将军与大名掌控政局的旧体制被打破,他们的力量变得越来越衰弱,地方势力逐渐兴起,真正拥有实力者站在了决定位置上,迎来了“下克上”时代。“下克上(げこくじょう)”顾名思义,指的是身居下位的人在军事或者政治层面战胜或打倒了身居上位的那一方,胜者将败者取而代之,打破了战前森严的阶级等级制度,连曾经位高权重的幕府将军也不得不沦为一些战国大名手中操纵的傀儡,甚至在嘉吉之乱中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惨遭杀害。同时,原先残存下来的庄园制度等旧体制开始迅速瓦解,持新的价值观的势力开始登场,并蔓延至全日本。
这场整整持续了十一年之久的应仁之乱从京都波及到全日本各地,最终导致中央政权的衰亡,开启了日本的战国时代。本书读罢,当你再度在转角与历史相遇,当你看到奈良的小鹿缓缓向你走来,当你站在姬路城的天守阁上是否会有另一番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