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记忆最深的地方。她替我们收藏着童年、见证着青春,她或许不华丽,但却温暖……
临近清明假期,本想让小弟来北京,带着他玩几天,但他想让我陪他一起回老家上坟。假期只有三天,回村需要两天的时间,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不回了。无奈之下,他索性自己回村。
刚到村里,他便拍了好多照片给我发来,可以感受到,他很激动,因为他也近四五年没有回去了。
家里的老房子因为时间太久无人居住,围着院墙的砖瓦都已掉落,父亲吩咐他将掉在地上的砖瓦捡起来,重新垒一下。
他穿着干净、时尚,本以为在那样一个杂草丛生、无下脚之地的环境下不会理会父亲的嘱托。
但没想到他居然做了,还和我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即使不住,也不能让它荒废。”
一时间,我惊讶于他的懂事,在他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情怀,着实让我感动。
看着他给我发来的照片,我和他的心情一样。
放大又缩小,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
但不知是我的方向感太差,还是他没有抓住主要位置去拍,总之我实在想不起来他拍的是何处。
拍一张问一次,他似乎有些不耐烦。
尽管如此,但还是当起了我的现场解说员:这是西边的小卖部;这是村政府,还盖起了小二楼;这是东边的小卖部;这是我小时候玩过的小水沟……
经过他的一番介绍,我才理清了照片中的地理方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年纪还没有到两鬓斑白的地步,但在此刻,才终于体会到了贺知章的心境。
看着他给我的详细解说,我似乎也回到了那个想念却不曾回去的地方……
山头上有我拉着我家大黑牛的身影、田地里有我和父母一起耕种的足迹、小卖部前,有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跳皮筋的场景……太多太多的回忆,遥远却不曾遗忘!
认真回想起来,离开家乡已有8年之久。在她“灰头土脸”时,享受着她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门前的山沟沟玩儿捉迷藏、在平凡到没有名字的小山丘挖野菜、在清澈的河流里逮蝌蚪……
似乎每一寸土地都有我们的痕迹,每一个空间都收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帮我们储藏着这些宝贵的记忆。
如今,她变得“青春靓丽”了,但我们却不再需要这些快乐了,也不会有了。
门前的山沟沟已经变成了宽阔的道路,或许下面还埋着我们曾经玩过家家的“锅碗瓢盆”;
不知名的小山丘长满了野菜,或许那里还有我们曾经丢过的菜篮,如今却再也无人“光临”;
将她分为东西两边的河流已经干涸,或许某一处还有我们丢过的用来装蝌蚪的瓶瓶罐罐,如今已经没有了蝌蚪,即使有,也不会有人捉它们了……
我们长大了,“飞”出了她的怀抱,接触到了比她更优秀、更漂亮、更让我们喜欢的地方。
于是,我们驻足了、稳定了,开始享受着另外一个地方为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我们不再玩儿过家家,因为已经过上了真正的“家家”,一个不仅有乐,还有苦的“家家”;
我们不再上山挖野菜了,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菜品更多了;
当然更不会逮蝌蚪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文明了……
我们忙于工作,每天奔波在两点一线间;我们忙于成长,努力学习着各项技能;我们忙于社交,约着朋友一起吃喝玩乐;我们好像一直在忙,忙到没有时间回去看她……
但我们会在说着顺畅的普通话时无意间冒出一句方言;会对千百种口音中突然响起的熟悉的声音格外敏感;会在吃遍各地的山珍海味后依然想念家乡的那口饭……
虽忙着,但也想念,更未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