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仕途起步,背靠当朝权臣穆章阿好乘凉:曾国藩是出生贫寒家庭的草根人物,七年连升十二级,从默默无闻的小京官从七品检讨升迁到二品大员。
在笔试与面试当中,力主穆章阿的观点,受到了主考官穆章阿的认同,在官场初期由于穆章阿的提拔,一路顺风顺水,十年七迁青云直上;穆章阿既贪财又善于弄权,耕耘朝廷,伎俩娴熟,穆党遍布朝野。凡善弄权者,必也能做事,否则皇帝也不是傻子二百五。能做事者,必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之人。这是曾国藩与穆彰阿建立互动关系的基础。曾国藩入仕之初,穆彰阿是当朝红人,手握大权,曾国藩将考试的师生之情的线,两人关系的维持和发展,中间自然少不了一些润滑剂,通过投其所好赠送唐伯虎真迹逐步捻成一根牢固的线;穆彰阿曾国藩两人都是资质平庸、天赋不高之辈,相交起来就不存在才华高低的问题,而且在之后的朝堂上,两人的主张和见解基本相似,能够互帮互助,和平共处。 其次,就跟曾国藩的人品有关了。穆彰阿初见曾国藩时就十分欣赏他的踏实和忠诚,就算资质上有所欠缺,在腐败的官场上也能有所作为。而且最后曾国藩也没有辜负穆彰阿的一番恩情,在穆彰阿死后一直帮衬着没落的穆宅。
(二)母亲仙逝,曾国藩以二品大员身份回乡守孝
在往江西做主考,收到母亲仙逝的消息,遂改路回湖南老家按制守孝,当时虽与穆章阿有师生之情,并且备受穆章阿推荐,但年轻的曾国藩与圆滑的穆章阿仍有许多政见不和,故逐步远离了穆章阿,且曾国藩的这时官场因立志精忠报国与当下腐败的政治环境不符,被排挤,母亲的仙逝对曾国藩暂时离开那个污秽的环境提供了契机,对曾国藩是一件好事。
(二)太平军运动迫使曾国藩办起团练
由于当时太平军作乱,湖南地区受到洗劫后当地匪患重生,故朝廷安排各地开始办起团练,曾国藩受恩师唐鉴推荐、皇上的信任,有恭王、肃顺的支持,好友左宗棠的相劝,曾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办起团练。
办团练之初,曾国藩秉承乱世需用重纪的原则,对于可疑人员一个不放,全部斩杀,虽对地方治安起到一定效果,但也引起地方政府、人民的反对,曾又严以练兵,弄得懒散的绿营兵满腹牢骚,在长沙受到来自军、政的双重打压,曾国藩做出一项重大决定,移兵衡州,在一块安静的土壤上练成一批雄兵。
移师衡州后曾国藩招贤纳士,罗泽南、王錱、李续宾、李续宜、康福、江忠济及满弟国葆、郭嵩焘、刘蓉、陈士杰、李元度、金松龄、邹寿璋、储枚躬、江忠济,及向抚标中军借调塔齐布、杨载福、周凤山三人。曾国藩正思索队伍不断扩大,没有正名,恰此时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在江西前线与太平军作战,要求曾国藩代练五千乡勇,成型后交付前线参与作战,共筹集5000人,曾国藩操练士兵严格,军队军纪严明,分为十营,江西被太平军攻下数城,曾国藩受命安排两营出兵,大获全胜。罗泽南中计,金松龄为保全实力未及时支援,曾国藩一方面重奖两营兵勇,一方面为保证军纪,痛杀金松龄,让全体湘勇官丁,今天才真正领略到帮办团练大臣的威严和军法的凛然不可侵犯。
但穆章阿受到咸丰帝排挤时,被永不叙用时,人人远离,曾国藩却背道而驰送穆章阿一程,这件事受到了后来居上的肃顺的青睐。肃顺在穆章阿倒台后,清庭内外交困,军机大臣羸弱,咸丰帝重用满族亲贵,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及同父异母弟肃顺等御前大臣。肃顺推荐曾国藩成为两江总督,打败太平军主要部队,并将湘军水师编制成为正规编制,得以保留,但为安抚皇权,自裁湘军。
曾国藩扎硬寨,打呆仗”的思想,别人说他不善奇谋,他就不指望自己能有什么奇谋,更不认为自己善于带兵,他在意的是自己先不输,这样每一次赢一点,积小胜而大胜,直至完胜。他如同最高明的拳师,每一招都是大巧不工,从不投机取巧。同样,也就是这个方法,培养了湘军独特的气质。那就是老老实实,从不投机取巧,不麻痹大意。他们知道,胜利不是靠一两个雕虫小技能获得的,而是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靠着吃得苦霸得蛮的倔强作风而取得的。
(三)内忧外患,曾国藩开办办工厂,洞若观火
在战争后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外患主要来自西方列强的钢枪重炮,国内先进人事已意识到弱国无外交,洋务运动兴起,曾国藩立足长远,思想前卫,在安徽安庆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除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还与李鸿章一起,创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江南制造总局,并第一个派人(容闳)到外国购买成套“制器之器”。 曾国藩于1867年奏报朝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翻译馆,聘请中外学者主持译务,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曾国藩联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请求朝廷以官方的名义,派遣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启程。最终,共有120名中国孩子远赴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