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如何说》系列已经在书柜里躺了四年有多,当年入手的欣喜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消逝。这些书都拥有同一个理念,温柔而坚定的管教孩子,不使用指责、恐吓、威胁、打骂、命令等手段来迫使孩子完成他们必定要做的事情,而是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动性,让孩子自觉自律完成那些人生必修课: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然而这么好的书为何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什么会磨灭掉我所有的热情,最后把它们束之高阁呢?因为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我遇到了几个障碍:
1、在边学边实践中,我发现我的表达方式要么指责、威胁或命令,要么是词穷,要么语无伦次得连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都说不清楚。在实践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不能威胁、不能恐吓、不能……不能……”总之就只有这不能那不能,可怎样才能却一个字也蹦不出来,最后索性把书收起来。
2、这种沟通方式竟让我觉得啰嗦,不但要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还要提出请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亲密关系的定义是:我一个眼神,你就应该懂我想要干什么。所以使用这类沟通方式与我的爱人进行交流,单单有这个念头,就让我觉得我的爱人不爱我,这么明显的需要还得我说出来才知道。我的需求要自己索取才能被满足,真是太累了。
3、那时的我状态也不对,天天处在愤怒、想要报复的状态里。每天只有2、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白天都在照顾孩子、买菜做饭和与家公家婆的对抗,那一句句“我们家没有你这样的”的话语压得我喘不过气。夜晚则与自己愤怒、自怨自艾的情绪较劲,所以那时的我从心里抗拒使用这套方法跟伴侣愉快的聊天,因为我过得不好,他怎么可以好过呢?!
看到这样的陈述的确不是共性,但是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卡点,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炼我已经能通关了,所以希望我的分享或多或少会有那么点启发,让走在父母进修路上的读者和我一起互助前行。
不可否认《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系列书籍是充满温暖且非常实用的工具书。而好书永远会唤醒人们内心的温柔,更何况母亲就是温柔慈爱的代名词,所以我一直在等待,等待我能够真正驾驭的时刻到来。
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拥有各种优秀的品质,我变成了那个特立独行的人。别的家长在卖力的提升孩子,而我则在卖力的提升自己,期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朋友般的母亲。在这几年的坚持中,有幸认识了各路友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质的飞跃发生在这个疫情期间。
这个疫情让很多心理疗愈的课程变成免费或者低价销售,而我也在这些免费的分享课中找到了突破口。我能够正视自己、不带评判的看待自己是让我恢复平静的重要原因。
平静来自于与身体的链接。刘嘉琦老师的课程正是帮助我们链接身体。(《【全球公益】心神练爱》和《爱在中国,爱在非常时期》)她引导我不断与自己的身体建立链接。
在她授课中,我的身体总能产生共鸣,在冥想念诵时,我经常感受到大脑有脉冲般的冲击。在关注呼吸的过程中,我总能精确的感受到腰部不适的部位在一天天好转。之前的腰伤让我的腰部不能与床垫贴合,夜间睡觉时,镂空的腰部特别难受也非常影响睡眠,而如今,医生都无法治疗的疼痛正在好转。总之在持续的冥想中,几年来的身体劳损在不知不觉间修复了,我健康的身体已经在回来的路上。
我的身体发生变化,我的思想也在悄悄改变。我越来越少以“加害者”的身份对自己横加指责。以前家人因为我的拒绝而难过、生气时,我会归结为“这我的造成的”。那种说清道不明的愧疚感常常让我心神不宁,然后不情不愿的牺牲自己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世界的奇妙总是无处不在!当我不再委屈自己去成全家人时,家人也越来越少用怒火、难过来逼迫我屈服;而当我学会不带愧疚的拒绝时,家人在被我拒绝之后也不像以前那样气愤或者难过,他们也能够平和的接受我的拒绝。
当平和的心境在我的内心驻扎的同时,也住进了我的家里,现在的家庭气氛,愤怒和对抗在急剧减少。(果然印证了那句话,一个女人可以改变一个家族!)
或许是冥想让我充满了正念,或许我带着意识去看待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各种念头,因此我能快速恢复平静了,而保持冷静的一方总能胜券在握,为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必须冷静。
每天持续正能量输入后,再回看非暴力沟通的要点:事实、感受、需求和提出请求,真的非常贴合现实又不激发矛盾,它还能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需求是否合情合理,能否得到满足。
曾经,我总对他人说:“你有什么想法,你要说出来,要不然我没办法知道你的想法。”但当有想法、有需求的人是我自己的时候,却总是闭口不提,总寄希望于最亲近的人能够自己领悟,而不是我主动告知。在阅读《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才认清这个需求真的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因为在书中也有这个例子,那位来访者一直觉得自己不被爱,家人朋友同事都不能及时满足她的需求,她觉得非常痛苦。而在马歇尔的帮助下,她一步步梳理清楚了使她处于痛苦不是因为家人不爱他,而是她的需求不贴合实际。经过梳理,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她希望她的家人朋友能在她表达需求之前或者在她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就能够提前满足她的需求。
而她的这个需求被清楚的表达出来之后,她也知道自己的愿望真的无法实现。马歇尔没有批评,没有嘲笑,而是平易近人的告诉她,她的愿望无法实现,而如果她想要过上快乐的生活,就要放弃这个愿望,否则她还会持续生活在痛苦里。
在不知不觉间,书已经读了一半,当初脑子里充斥的那些杂乱的念头也不再出现了,而当脑袋里的杂念被清除,坚持使用新方法也就成了可能。
由此,现在的我说话终于能带意识了。嘴巴好像多了一个开关,当说出来的话语带有责骂、威胁或引起不适的感觉,便会自动调频,重新调整到合适的频道继续话题,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戛然而止或是前言不搭后语。
这一个月的践行,也让我尝到了坚持非暴力沟通的喜悦。孩子与我交流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从同学之间发生的趣事到恶作剧,从自己能够做好的到自己做不好的,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说错话”的心理负担、这事说了会挨批评或受到指责的担忧也在我这里得到改善,而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未来,没想到快要实现了。
在我的成长中,我只对父母报喜,从来不报忧,因为家里并没有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然而自己成长的困惑只能暗藏心底,得不到及时解惑时时发生。这段成长经历告诉我,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反应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想要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的。更多相处会演变成这样:父母会认为孩子不听话,在故意气我而不认为是孩子遇到了困难,他需要帮助。
当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采取的行动一定是打骂、批评、威胁使孩子听话。但在孩子看来是,父母不理解我,父母不但不帮我还落井下石,爸爸妈妈最讨厌了……由此代沟就这样形成了。
如果孩子能够及时告知父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那么经验丰富的父母哪怕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起码不会落井下石,起码在他们最难熬的日子里,父母是站在他身后支持他的而不是站在对立面,一直逼迫他,让他更痛苦。
而在孩子屡教不改时,我也更希望父母会改变他们当初认定的想法,孩子的这种状态不是在与父母对抗,而是他们正在遭遇困难。而当父母有这样的认知时,一定会有另一种行动方案,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支持而非谴责。那么亲子间的矛盾、亲子间的代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
也许你觉得孩子很乖,他一直都是乖孩子。但是乖孩子是被控制的乖还是他知道自己是谁,将来要成为什么人的乖呢?青岛初中女生弑母案就是一个值得警醒的案例,孩子很乖,但是也会有成长的烦恼,你怎样能够知道深藏她心底的烦恼呢?我想在孩子周围有那么一个畅所欲言的地方便能帮助孩子走出困惑,而我希望这个地方是在我这里。愿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的地方,让他们不再独自一人面对他们成长的困难。
是什么阻止了我践行非暴力沟通,又是什么阻止我改善亲密关系?我已经找到了,而实现我的愿望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让我得以平静的还有这句:我该做的事情都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而能不能实现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很高兴我为之努力过!不要在乎得失,因为过程更精彩。
0阅读
搜索
正面管教的12个方法
心理学夫妻沟通15条
情商训练100招
提高情商的35个口诀
48个说话技巧提高情商
正面管教孩子的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