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焦裕禄精神“火炬”谱写人生华章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朝夕置身书卷间,不待扬鞭奋自蹄”的艰苦奋斗永是他的真实写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他无私奉献的最好印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他是迎难而上的底气——这便是我们的榜样,焦裕禄同志。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不为熙熙利往,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引领我们行稳致远。拉托夫人曾说:“世上有一群人,他们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长出鲜花和香膏,为那些痛苦的灵魂疗伤。”焦裕禄就属于这样一群人。他在《杞县一区谢砦乡第一步工作报告》中写道:“整风的目的是为了洗脸擦黑、改造思想、提高觉悟、放下包袱、积极工作、密切群众联系,当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对人民充满敬畏,主动下沉一线,把基层当课堂,拜群众为师,在田间地头向专家请教、在房屋院落向智者问道,请群众把脉问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察实情出实招,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守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真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不惧嵬嵬难关,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焦裕禄精神鼓动我们砥砺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焦裕禄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为了治理兰考“三害”,焦裕禄跋山涉水、调研走访、查找问题、总结经验,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磨满水泡的脚板,走遍了120多个大队、5000多华里的路程,破解了“兰考三害”,种下了“葱郁希望”,到1965年,兰考县初步实现粮食自给。党员干部要学习他“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的决心,敢于迎难而上,做困难面前的英雄;学习他“把泪焦桐成雨”的默默无闻,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要传承焦裕禄的实干精神,倾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实干做好表率,用实干攻克难题,用实干诠释担当,尽心尽力架起干群“连心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不受纷纭误导,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焦裕禄精神教导我们行远自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里,为了治理兰考“三害”,焦裕禄顶着烈日、冒着风沙、忍痛办公,记录全县84个风口、1600座沙丘、9条河流发生淤塞的62个地点,亲自组织带头撰写《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为兰考绘制了一幅秀美的发展蓝图。他在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秉承责任如山、担当如铁、奉献如斯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推动实践、改进工作,让服务人民“实”至“民”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