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制造行业。作为制造行业的龙头,汽车行业受到暴击。
许多厂家一方面受消费需求明显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许多主机厂拿不到资金而被迫停产;还有企业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关键零部件面临断供。这些导致汽车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造车新势力因为不能继续融到资金而宣布破产;三四线品牌,有些面临停产,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停产达一年之久。
为了减少开支,一些小品牌开始断臂求生,开始裁员降薪。而一些生存较好的头部企业,也借疫情机会,混水摸鱼,裁员降薪。
尤其是某头部企业,其总裁在前两个月的公开场合对媒体表示:“我们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应付疫情,因此我们采取不减员、不降薪、不迟发工资。”一经媒体发布,迎来一片赞誉,内部员工也是工作热情高涨,以能在此企业工作为荣。
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该企业推出“蓝海计划”:美名其曰“”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来实现增效”,其实质就是让中层岗位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强制淘汰20%-30%。
根据劳动法规定,裁员要支付补偿“N+1”,该企业为了避免支付该补充,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强制送到某基地,培训学习一个月,期间只拿基本工资。都是在企业摸爬滚打过来的人,说不胜任,不是赤裸裸打脸嘛,许多人受不了这份侮辱,选择了辞职。
还有一部分人,一时也找不到工作,只能耗着,待岗期间备受用人部门和HR的折磨。
更有甚者,据说该公司成立某一基地项目组,其主要目的用于骗当地政府钱,因政府慎重,未能得逞。于是公司为了让这部分人自动离职,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先是专业部门进行劝退:项目黄了,咱们面临遣散,大家各奔东西吧,一时搞得人心惶惶。然后由人力资源出面:你们这部分在公司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如果想留下来就要降薪,至少20%,这让许多人很不爽,于是便和人事沟通,人事部门采取爱搭不理。直到把这些人的心性磨平以后,才出面:现在形势恶化了,至少要被降薪30%……总之就是各种套路去折磨、恶心员工。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该企业公开说不裁员、不降薪,背地里却逼迫员工离职。典型的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这也激起了员工的强烈反对,有部分人投诉至政府部门,搁以往地方政府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年中央三令五申“保就业”,地方政府不敢敷衍,于是强势介入,该公司不得以只能停止“蓝海计划”。
之前被送往基地“接受再教育”的员工,得以返回工作岗位。于是便出现另外一幕:每当“被教育”员工,工作不爽时,便朝用人部门发飙:“有本事,你们裁掉我呀,来呀,来呀”……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