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流行已两年之久,这两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着实令人惊叹,同时期,我的职业发展也发生巨大变化。读完它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秋,近2年,我与不少传统企业的老板们共同商讨并开展了一些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业务,小有所成,多有不成。
读完《增长黑客》,总结些许感悟,分享给与我相识并共事过的朋友们。
看书名,【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正是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们为之大声喝彩的“传说中的关键词”,我所认识的老板们坚持、拼搏、吃苦、敢做敢当、勇敢、睿智。同时,也在推进自己的企业做互联网转型时,或多或少的,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弱点)。
在内部推行互联网业务时,对一些互联网增长的传说非常崇拜,希望在企业转型初期,就强调以“传说中的关键词”为目标:
【低成本】【零成本】【爆发式增长】【高粘性】【精准转化】【私域流量】【创新型团队】【员工自我激励,自我赋能】
这些期望一定不是错的,而放在自己的企业实施却难上加难,崇拜这些传说或许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而是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在让“听众朋友们”兴奋异常,说服者们多是成功的同行们、明星企业家们、投资机构们、高级讲师们、甚至是自己青睐的精英员工。
用20种颜色配成的数据看版;一夜之间上亿笔订单成交;私域社群里0成本精准裂变又发展了上百个客户;有效的分销激励让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的销售也能变成我的销售;一个网站就能颠覆行业多年的痛点,同行的朋友们都会主动来这里选产品、做交易;。
每日对团队诉说着这些可能,却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自勉:“做事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别人成功的背后一定有无数的艰辛和扎实的基础。”更有经历者:“他们一定是骗人的,我试过了,亏的一塌糊涂。”
当真相被一层窗户纸掩盖时,“认知失调”和“意识防御”会让你创造数不清的理由说服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实现上述“传说中的关键词”的真相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架构,在工作中,我们称之为运营架构。窗户纸背后的成功原理,就是这个系统性架构运转后“涌现”出的结果。
也就是说,任何一项关键指标的达成,在传统企业中,或是某个销售精英的功劳,或是某个专家的研发成果,或是某项流程或制度的变革所塑造。而在互联网中,多数成就的达成,都是系统中每一个节点的有效实施:日复一日的搜索引擎优化、一篇篇阅读量低迷的推文、在网络上积累毫无亮点的口碑、一条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提醒语句、每周运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甚至是一次次“无效”的朋友圈文案和海报,最终,某一项工作见效了,大获全胜,所有人都把它归结于那一次的灵感突现,殊不知,这成功是无数次被老板pass的实验“涌现”出的成果。
我们拿今年最流行的私域流量来说,一个完整的私域流量运营体系,可总结为1+2+3模型,即【1大定位+2大体系+3大阶段】。分解开来:
1.一大定位,泛指清晰的市场定位。而拥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我们又不得不细致剖析产品定位、竞品分析、用户定位、品牌定位等关键项。
2.两大体系,泛指用户体系+运营体系。用户体系中的关键是了解用户分层分级体系,即你获取的用户如何进行价值等级的划分,目前流行的是RFM模型(在这篇读后感中不做详细讲解);运营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引流、留存、付费转化、裂变增长漏斗,这个漏斗可以分解出无数的数学公式,公式分解的越系统,团队的目标就越清晰。
3.三大阶段,即获客阶段、量存阶段和裂变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涉及到公共流量和私域流量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也就是说,即便私域流量成本再低,想要完整的运营好私域这个系统,也不可能不去做产品定位、品牌营销、渠道引流工作,而只要涉及渠道工作,就不可避免的面对BD、搜索引擎、媒体、付费渠道等我们熟知的这些渠道优化工作。
私域流量解析的例子说明,若是只看到私域流量“成本低”,“客户也能变成销售”这两个关键词,只注重拉群和让客户介绍新的客户,而忽略了关键的产品价值、市场定位,忽略了长期稳定的渠道开发、渠道引流,甚至是付费增长,私域流量计划在你的企业中也只能变成“我试过了,亏的一塌糊涂”或“人不行,没找对,我认栽”的项目。
《增长黑客》即是一本系统的介绍互联网企业增长的书(之前有介绍过增长黑客有一个版本是针对传统企业的,本次介绍针对互联网产品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理念的传达,让读书者认知到如何打造互联网产品、设定目标、训练团队、形成系统的增长思维;第二部分是根据运营架构的核心思路:获客--激活--留存--变现--循环,进行分步实验讲解的。
即便如书名所说,低成本、爆发式增长,书中的内容也没有放弃任何关于付费增长的介绍,例如书中结合国外的互联网环境,也非常系统的介绍了媒体广告、社交媒体广告、搜索引擎优化、邮件营销、短信营销在增长黑客中的应用原理。而这些增长方式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成本的确高昂,却又不能被完全忽视。
最后对感悟的一点总结,当我们想要在新的领域获得成就,也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这个领域系统性的学习,虽然不尽于实战,但也要在理念上有清晰的认知;第二阶段是分析自己的资源优势,其中包括产品、市场、客户、团队等,与之相匹配的项目方可先行尝试;第三阶段,才是实战,其涵盖了新的战略、产品、研发、运营、推广、数据,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更适合年轻一代互联网人才的企业文化。
不要停止学习,也不要盲目追随传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希望每一位拼搏中的人,披荆斩棘,终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