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三观

小丑是什么?

培训回来,有朋友问。

告诉她,告诉她后告诉另一个她,告诉另一个她后再告诉另另一个她……

重要的事情不只说了三遍:

“培训的时候,我忘了问老师,小丑是什么!”

培训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即兴的互动。

对世界好奇,明显,是女同胞要多一些。或者我所在的环境,像大观园一样,很多女同胞都在外观内观观自在。那些泥巴做的物种,正享受扶不上墙的烂醉状态。

外观内观观自在正常,就是小丑。因为小丑,我们说说三观。

何谓“观”,我查了词典,说古人本义是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特别提到“洞察力”。

同所有的表演艺术一样,构成小丑的元素也是观众、舞台、表演者。下面从物理位置上来界定外观内观观自在的“内涵外延”。

外观,和观众之间。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强调要让观众看到小丑的眼神。小丑要抓取观众的反应点,注重互动。小丑没有预设内容,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就是小丑最大的目的。

内观,在舞台之内。和场景道具合作伙伴之间。物我置换,人我关系的转化。在不确定中,生发出众多可能来。

观自在,在表演者内心。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状态如何,身体状态如何?

上面的种种观,是对环境、人和自我感兴趣。谁对这个世界感兴趣呢?是孩子们。他们全然开放自己的感官,接纳这个世界,接纳自己。小丑培训,通过种种练习想达到的,就是孩子的状态:

对世界好奇,每一件平凡的事物,每一位身边的人都会引起小丑的注意。

真实生活在当下。每次练习时,老师都提醒学员放空自己,不带思考的方案上场。并且他牛在,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预设而来。因为预设后的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单一单调生硬的推进,很难和观众和环境和合作伙伴发生链接。真实生活在当下,小丑接纳后,用重复重复重复来放慢节奏、夸大渲染、来玩味再三,某种意义,小丑犹如一个放大镜,把真实的生活情绪放大给人看。

没有预设,所以小丑表演不会去解决问题,而是去面对问题,和问题一起。一句话,“让问题飞一会儿”,飞着飞着,问题可能成了另一个问题:问题去哪里了?

好的小丑表演中会有不同意识共存:角色的意识,表演者的意识,观众的意识。所以小丑表演常常是复调结构:角色碰撞、情节转换、演员跳进跳出,随时随地运用到间离手法。

预设是思考走脑,希望通过对过去的整理,来规划未来。现实往往猝不及防,唯有强大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来接纳和转化面对的一切,真正的小丑也是从心而发,通过想像力、艺术来形塑真实的自己。

结论:小丑的三观正常正点正能量!小丑本性自足,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陲

文 图 /唐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点左右陆续结束回到客栈收拾好行李出发去大加工吃滚锅米线,路上开了昨晚的分享会,三个小时车程,下次应该先开分享会,...
    Zoe_Kimura阅读 194评论 1 0
  • 我们经常都听说,孕妇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对自身和胎儿都有好处,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蔬菜孕妇都能吃的,还是有一些忌食的蔬...
    健康18点阅读 63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