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学问在于渊博而透彻,发问在乎穷其根源,思维在于谨慎缜密,辨别在于明了通透,践行在于笃信夯实。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搞懂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通绝不罢休;要么不辨,分辨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践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我用一百倍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倍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能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真诚在何处?善又在哪里?在此段文字结束的环节给了清晰的践行方法。学问渊博而能区分清晰,发问精准在于出发点,思考方向在于逻辑严密,回应感受在于明确无误,行动计划在于完整可行。仔细琢磨这里的文字,聆听,发问,区分,回应,这不是商业教练的核心技术吗?难道早在春秋之时就有商业教练的实践了吗?的确如此,因为儒学研究在于社会,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就在于交流和沟通,那么教练技术的运用就自然而成。教练技术在西方发展才四十年,而早在春秋就已经如此精妙了。可见我们对古人的社会学成果应用实在太少了。
学问、思辨、践行就是这段文字的核心要点。如何做到,功夫到自然成,即便你很愚钝,只要千锤百炼就一定能成就功业,也告诉后人所有一切的成功都需要相信、付出,对于一切技能类的技巧只要肯下功夫必定不会令自己和他人失望。
慢慢阅读古人词话,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血脉传承的基因信息所谓。尽管上下五千年文化变异很大,但在宇宙层面来说,五千年也就一瞬间,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基因依然没有变易,从量子学角度来说,五千年同量子,在这个维度是无法切割。所以古人智慧今人重用都在一个量子中,真的就这么亲切。
一切的学问并没有多大差异,道上而言皆中庸,唯有践行才是通透中庸之道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