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程序中分配资源时,一定要确保这个资源在应该被释放的时候能够正确地释放。查看以下代码:
class Investment{...}
void f(){
Investment* p = createInvestment(); //createInvestment()是一个返回Investment对象指针的工厂方法
...
delete p;
实际上,delete操作很有可能不会被执行,比如在delete之前有一个过早的return操作,类似的情况是在一个循环中早于delete的continue被调用而跳出循环导致的delete没有被调用。
虽然你可以谨慎地写代码,保证delete操作能被执行,但是当这段代码交由他人维护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以上的情况(比如添加了return),所以依靠“程序会执行到这一步”这个思想是行不通的。
大家都知道,一个局部资源在离开其作用域时会被自动释放,那么如果将资源放进对象中,然后离开作用域时,对象的析构函数就能自动释放资源。这就是auto_ptr的思想。
void f(){
std::auto_ptr<Investment> p(createInvestment());
...
}
auto_ptr是一个模板(可以像指针一样使用),可以将指针放进特例化后的auto_ptr中,这样当auto_ptr离开作用域时,就能够自动析构,也就保证了资源的正确释放。
但是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auto_ptr被销毁时会自动删除它所指向的资源,所以不要让多个auto_ptr指向同一个对象,因为一个对象绝对不能被删除一次以上!,所以auto_ptr有一个独特的性质,当你用复制构造函数或者operator=操作它们时,它们会变成null,而复制所得的指针会取得资源的所有权(就像转移所有权一样)。
还有一种智能指针:shared_ptr,这种智能指针的机制可以让多个shared_ptr指向同一个对象,它的机制依赖于“引用计数”的概念,当shared_ptr对象被析构时,引用计数减一,析构时检查引用计数,当引用计数变为0时这个对象内所含的资源会被释放。
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事实,auto_ptr和shared_ptr在其析构函数内做的操作都是delete而不是delete[],这意味着这两种智能指针不能存储动态分配来的数组(因为不能被全部释放),但是如果你这么操作,编译器并不会报错!其实string和vector已经总是可以取代动态分配得来的数组,所以我在这里的理解是,这样设计的原因促使你使用更方便的vector和string,而不是使用C风格的字符串或者动态数组。如果你执意要使用动态数组的话,可以考虑以下boost::scoped_array和boost::shared_array。
最后,我们还要确保存储在智能指针内的资源是已经初始化的,这个问题会在条款18被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