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限制真的无法突破?试试这个方法,发开全新人生的可能性!


昨天,我在外出吃饭时,突然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发现来自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场景:点菜。

每次外出就餐,我几乎都会点同一道菜,比如那家做得特别好吃的肉沫茄子。明明菜单上还有不少让人心动的菜品,但我总是下意识地选择熟悉的那道菜。偶尔也会有尝试新菜的念头,可担心不好吃,担心踩雷的情绪立刻浮上心头,让我选择了“保守”的老路。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尽管我觉得自己好奇心旺盛、喜欢新鲜事物,但在实际行动上,我对不确定性是回避的。

01

天生性格的限制

其实,这种行为并不罕见。许多人并不是害怕尝试新事物,而是害怕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特质可能与天性有关,也可能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无论如何,这种性格并无绝对的对错,但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倾向显然不太利于我们抓住机会。

那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很难,因为性格和天性类似于身体的基础特质,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而且,过分逼迫自己改变,往往会适得其反。

02

用机制突破“安稳区”

但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如果完全改变性格并不现实,那能否通过一种机制,帮我们在不打破性格的情况下,逐步突破自己的“安稳区”呢?

就拿我吃饭的例子来说,我设定了一个简单的规则:每周选择一天,专门体验从未尝试过的新事物。无论是点菜、选择餐厅,还是去体验其他活动,都要刻意避开那些“熟悉的选项”。

这一机制的精髓在于,它并不是强迫我们改变本性,而是通过定期的刻意练习,让我们逐步习惯尝试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些体验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坦然接受,因为这本就是规则的一部分。

上次我“被迫”尝试新事物时,就是因为我常去的那家店没开门。于是,我走进了一家川菜馆,尝试了平时不会点的小份川菜套餐。没想到,这次尝试让我吃到了当地最正宗的川菜,既美味又实惠。这样的意外之喜,不正是突破自我、尝试新事物的意义所在吗?


03

尝试新事物的潜在价值

我们之所以抗拒新事物,往往是因为担心踩雷、不合适或浪费时间。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心理很可能让我们错失许多机会。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尝试新事物并不是单纯的兴趣爱好,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能力。

当然,尝试新事物未必总能带来惊喜。大部分尝试的结果可能在我们的预期之下,但只要少数体验能超出预期,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了。这种突破同样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比如接受新技术、学习新技能或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04

机制带来的自我成长

这种通过机制推动成长的思路并不局限于个人生活。同样的道理适用于我们面对职业焦虑时的应对方式。如今,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技术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工作正在被取代。面对这样的变化,与其担忧,不如主动尝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具体而言,我们不需要立刻成为AI技术专家,而是可以从简单的实践入手。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反复问自己几个问题:“这项工作能否用AI完成?”“有哪些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如果用AI来做,会是什么样?”通过不断尝试,我们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新技术,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05

行动才是破局的关键

其实,无论是尝试新事物,还是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最重要的一点都是:行动。我们不必一开始就彻底改变自己,只需设定一个机制,推动自己主动去做。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一次积累和学习的机会。

正如我那次尝试新餐厅的经历,虽然起初是被迫改变,但最终让我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而生活中每一次尝试,也都可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带来更多可能性。

所以,别让“害怕不确定性”成为束缚自己的理由。从今天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个规则,去尝试一件全新的事情吧。


(完)

..............................................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明天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