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十:2018 年上(小学)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被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一建于 100 多年前的 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 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 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想弥补当年的 遗憾。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论说文。要求:用规范 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范文 45
救救历史遗迹
我们每到一个城市,总是会对它的地标建筑感兴趣,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 埃菲尔铁塔,澳洲的悉尼歌剧院......济南老火车站这一建于 100 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 被誉为“20 世纪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 作品”,却被拆了,永远失去了作为济南地标的机会,何其可惜!覆水难收,追思无益, 只希望我们能引以为鉴,救救现存的其他历史遗迹,留住文化的根脉。
历史遗迹是历史的载体。
一座城市若没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必是苍白的,是没有灵魂的!上海市第 12 块历 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 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 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 友好地接纳了 3 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 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历史遗迹是艺术的摇篮。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中国朝着千城一面的方向越 走越远。在钢筋与水泥的世界里我们去看一看那些遗留的古建筑吧:蜿蜒雄伟的万里长 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厚重的秦始皇陵,规模宏大的曲阜孔庙,美轮美奂的敦煌 莫高窟,宁静古朴的民居古镇......宫殿城墙,锦绣园林,亭台楼阁,寺庙道观,无一不 在向世人展示古人的智慧,展现中国的传统之美。如果我们不保护这些古建筑,将是对 艺术与美的亵渎。
历史遗迹是心灵的归属。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 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 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火车站已经拆掉了,他 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只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在这里采过景,尚且如此不舍,何况 是生活在济南的人们......社会的浮华,生活的不易,老车站是一代人的念想,是他们心 灵的归属。
救救这些历史遗迹吧,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个“老车站”。它从 历史中走来,带着时间的痕迹,陪我们走过生命的四季,岁月的寒冬。
愿一个车站的离去,能换回更多“老车站”被温柔以待。
范文 46
少点折腾,多点务实
时至今日,我国的一些城市在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仍有折腾的“嫌 疑”。
城市建设太折腾,劳民伤财失民心。最近,济南当地就老火车站复建一事展开了热 烈讨论。这座原建于一百多年前,被誉为“20 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 国可以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的哥特式建筑,曾在一片反对声中被拆 除,变成一座“平平无奇”的中国普通火车站,如今又再度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拆除、
新建、复建——如此折腾的规划建设实在让人感到费解,作为一个与城市发展、民众出 行有着紧密联系的交通枢纽,反复改建是否显示出决策者缺乏远见、管理能力不足?作 为一个吞吐量巨大的城市重要对外平台,这么处理是否有“劳民伤财”之嫌,而济南人 民的心是否还能再接受一次打击呢?
城市建设多点务实,顺应潮流得民心。近两年,笔者所在的海滨小城在创建文明城 市的过程中务实创新,做了不少有益于民众的好事实事。其中有个影响较大的例子是对 全市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整顿升级。尽管一开始遭遇了极大阻力,但在“创文强管”的举 措下,原本因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而导致农贸市场道路永远拥堵不堪的问题最终得到了 彻底解决,而市场硬件环境的升级也让小商小贩们都有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安身之所,更 极大地改善了市民们逛菜市场的体验,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再来看一看当下中国城市建设的“众生相”:有的城市盲目跟风,大搞房地产开发, 造出无人问津的“鬼城”,有的却认真规划,改造旧城区和棚户区,使百姓得以安居; 有的城市连年修路却越修越拥堵,有的则脚踏实地升级公共交通系统,让市民出行更加 便利;有的城市打造奇葩的标志性建筑,以为能借此打开知名度,最后成了笑柄更浪费 了纳税人的钱,有的城市严谨对待历史古迹,让古物焕发生机,有力地拉动了地方旅游 业的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已经提出来好多年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让人感 到美好,每一座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只有决策者、管理者们真正做到从 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需求出发,少一点折腾,多一些务实,才能不断推动我们的城 市变得更加美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给民众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已经提出来好多年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让人感 到美好,每一座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只有决策者、管理者们真正做到从 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需求出发,少一点折腾,多一些务实,才能不断推动我们的城 市变得更加美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给民众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范文 47
驶往何处的列车
悠扬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脑海中隆隆的列车就要驶进那有着彩色玻璃,宽大高窗 的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庄严肃穆的哥特式建筑......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记忆中 了。
最近,忽然听闻当年被拆除的“20 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济南老火车 站可能要复建了,当地媒体正对是否复建开展投票调查活动。初闻这一切,我欣喜满心 怀,老火车站要重现了,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却又不禁疑惑:这样一座老火车站能否
原汁原味地被复原呢?
老火车站是一位端庄严肃的圣女,是庄严美的拥有者,是“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 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当年的设计图纸,当时的建造工艺,当初的用材,恐怕现在都 无从寻觅了。即使外形能复原到和当年的老火车站一模一样,老站那独特的风韵是否也 能拷贝不走样呢?形似已是不易,神似怕是痴心妄想了。嵇康一曲《广陵散》后,绝妙 音律再无他人能复弹出;东施效颦最终得到是他人的讥笑;复建的车站在人们眼中,恐 怕只能得到“赝品”的评价。
老火车站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是那段中华民族特殊历程的见证者。他见证了历 史的舞台上清政府的退幕;新民主主义革命徐徐拉开帷幕。他见证历史的列车驶过抗日 战争艰苦卓越的岁月,驶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抹去历史的痕迹,忘却历史的经验,是 否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智慧的传承?若是遗忘了被灭国的种种屈辱,勾践是否还能甘愿卧 薪尝胆,是否会有“君子藏身于弃,待时而动”的成熟思虑?若是不懂历史的进程,谢 安怕是只能在偏僻的山林永远的沉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他读懂了历史的智慧。 如今,当我们想再摸一摸老站那满是斑驳痕迹的墙壁,我们的手该又该伸向何处?
老火车站是一位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师,是一种情怀的承载者。“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班钟声到客船”是山寺的钟声在诉说旅人思乡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是岳阳楼在表达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心。说到历史名城济南,有人会想到大明湖, 趵突泉,也有人会想到济南老火车站。千千万万的人从这里进入济南,又有多多少少的 人从这里离开济南,在这来去之间有多少离别的惆怅和归来的热切。伴着这笃实厚重的 建筑,多少人树立下坚定的理想;随着那声声传扬的钟声,多少人放飞了满怀的思绪? 铲去老站,立起新站,那新站是否载得动这许多“愁”?
“远东第一站”在照片中尚能再见,历史的痕迹却已无法再用手触摸。文化的水土 正在流失,伫立在城内站台早已改头换面,那辆隆隆的列车是否还能再驶回来?
范文 48
重建犹未晚 遥想西德赫尔曼,创下远东第一站,如烟往事皆过眼,此时重建在眼前。
是呀,既是难以抚平的伤痛,也是无法忘怀不舍,重建也无可厚非,既能满足市民 的怀旧情怀,又能使得附近商业壮大,还能发展旅游城市,何乐而不为?
重建可以满足市民对旧事物的思念。
当思念到极致,便掀起了一股浪潮。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对
于这些人来说,忧国忧民就是他们的家国情怀,而对于老济南人来说,老火车站就是他 们的情怀,是他们那里祖祖辈辈成千上万人的信仰与念想,而能够满足他们极致思念的 唯有重建火车站,了却他们的一桩心事,还他们一个心灵慰籍。我相信:念念不忘,必 有回响,重建就在不远的将来。
重建还可带动新商圈的形成。
由发展到停滞,便引发了高原现象。 “国家之强盛,人民的幸福,都被认为是与 商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火车站附近,无疑是一个硕大的商圈,商业区店铺林立, 办公区大楼高耸,住宅区消费稳定,文教区休闲安逸。即将出门的游子、远道而来的客 人,便是这附近商户的主要消费者。商业发展之于济南老火车站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重建老车站,只是商业发展重要的一小步,步子虽小,却能以此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探索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步。
重建更会振兴旅游产业的发展。
由火花到壮大,便兴起了观光之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煦,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设想一下,几年 后的济南,旅游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景色得天独厚,美轮美奂;资源只此一家,别 无二它;游客络绎不绝,接踵摩肩。步入这个城市,你既会有“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 依”之感,又会有“泺水飞绡束野岸,鹊山溪黛入晴天”之情,还能有“登临记晚秋, 几案与云平” 之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思之醉之?
老站重建日可待,亡羊补牢犹未晚。重建老火车站,依我之见,可付诸实际行动。
范文 49
凡事三思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被拆,这件建筑作品的损毁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是 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遗憾。当年,这座老火车站为什么会被拆?当时,这座老火车站的 文化价值为什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今,这座老火车站是否具备重建的必要性?古 人有云,不思则罔。缺乏思考,会让人感到迷惑,迷惑则使人无法做出正确行为。因此, 凡事当三思而后行。
遇事当勤于思考。因为缺乏思考,不顾时间、空间的变化,所以才有刻舟求剑不得; 因为缺乏思考,不顾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所以才有守株待兔无果;因为缺乏思 考,不顾事物情态迁移,所以才有郑人买履献丑。因为勤于思考,苹果的自然坠落揭开 了万有引力的神秘面纱;溢出的洗澡水推演出了王冠的含金纯度;船只里的石头见证了 三国时期活象称重的美谈。那么,到底要不要复建这座被誉为世界优秀建筑的老火车站 呢?这座已经被拆毁了的老火车站,复建了就可以弥补上已经丢失的时空价值和历史信
息吗?复建它就可以获得身份认同并且历史记忆再现吗?如果要复建,所产生的财政费 用是否会压缩其他项目的财政支出且利大于弊呢?这些都是我们要前置思考的问题。
行事当思而后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看似是在激励要有持之以恒 的求学知心,实则既不能解决对“针”的即时需求,又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忙而无 功,得不偿失。孙膑和庞涓曾在完成一份名为“百担榆木燃无烟”的作业时,并没有像 庞涓那样不假思索直取榆木,而是反复推敲师父鬼谷子的出题意图,最终用柏木扁担挑 着化木为碳的榆木向师父交上了完美的答卷——柏(百)担榆木。古人有云,磨刀不误 砍柴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果行事不顾主客观情况,不经思索地全凭热情一味 盲干,必将徒劳而返。那么,现在想要弥补当年老火车站被拆的遗憾,媒体展开了调查 投票,为什么当年要拆的时候没有这样的举措呢?为什么当年要拆的时候没有评估车站 的文化价值,而是一味的大干快上呢?
处事当深谋远虑。下棋高手往往能从大局出发,走一步看三步,着眼于长远,而不 是只顾眼前利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眼前是博得了褒姒倾城一笑,却导致失信于诸侯, 外族来犯时险些家国不保。反观越王勾践战败成俘后,并没有为眼前的磨难所屈服,而 是放下一国之王的尊严为夫差尝粪医疾,终得吴王信任获释回国,二十年卧薪尝胆绸缪 帷幄,最后亲手灭吴一雪前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当年的济南城能够把目光放得更加 长远,能够重视老火车站这样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能够关注优秀建筑作品对城市源远 流长的文化熏陶,相信今天的人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痛”和“遗憾”了。
由此及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亲友疏离举步维艰,而有的人就可 以左右逢源、柳暗花明?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与待人接物、说话做事打交道,所以, 凡事当三思,不思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