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从产品小白蜕变成了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在这一路上,跌跌撞撞,得到了很多朋友同事的帮助,自己也下了很多血本,以下是我这一路走来的心酸血泪史。
小试牛刀
在当PM以前,我做过CRM产品的需求顾问,对用户需求还算有一定的认识,但那是特别模式化,固定化的沟通。相比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经理,一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入职后,第一个项目是4G测速app。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app,里面却融汇了各种玄机。例如:如何显示网络速度让用户的体验更好,如何显示积分墙的广告让用户更有欲望去下载,软件的升级通道,后台的报表显示,类似的竞品分析等等。这些细节是我在成为产品经理之前所不曾关注到的。在该项目中,我get到一些新技能:axure、脑图、workflow、framework design etc.。这个产品在我画完前端原型就叫停了,后来才知道,它是供我练手的app。
第一个PC端产品
紧接着,我开始做产品经理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公司官网。虽说这是一个定制化的产品,但它可以从0到1完整走通产品的设计研发流程,前端、后台、接口更是面面俱到。很幸运,在该项目中,我从前期的需求沟通、原型设计、需求宣讲、UI设计、与研发沟通、测试、上线都经历了。这么早就有了一次产品从无到有的体验,经历了产品从设计到研发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一个手机app
我负责的第二个产品是一款app小游戏。移动互联网产品相比pc产品,交互更多,细节更多。如何在手机这个寸土寸金的屏幕上科学分布物料很是考究。
在竞品分析,脑图梳理以后,我快速的进入了原型环节。因为有前期的积累,画原型很快我就做完了。接下来是产品评审,与会的技术、PM在该环节都会提出很多challenge的问题。面对技术和老大们的挑战,一定要对需求做充分的准备,对产品的各个设计点要烂熟于心,讲清楚用户需求,功能,竞品表现。
接下来的环节便是研发了。由于产品复杂度提高了。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做的原型、PRD并不是特别细,研发在研发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疑问,比如文字的大小,数据的传输规则,不同屏幕的适配等等。沟通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可能有时候还会存在这返工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需求细节,没有最细,只有更细,这样才能节约沟通成本,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在画原型和写PRD阶段,必须考虑到近乎所有的细节,并将其描述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沟通时间,减少返工。
第一个商业产品:视频类软件
前面提到的产品都是从无到有的历练,慢慢的,产品经理应具备技能也越来越熟练,领导开始分配一些盈利项目让我跟。视频类软件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商业项目。该项目迭代非常频繁,一周两次是常有的事儿。正是因为它的这个特性,项目计划的重要性被推上了前台。在跟进过程中每一周都有周计划,每个需求都有研发评估时间节点。根据工作计划表中的内容,安排设计,研发,测试的时间表,最后敲定上线时间。以最有效、风险最小的方式,尽快上线,投入市场去验证,再调试。
需求一多,很难避免的会出现需求变更、项目delay的情况。在需求出现变更的情况下,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留住应用的新增,保证产品的活跃,广告下载安装比。很幸运的是,整个团队是一个开放的团队,它拥抱变化。需求变更一旦发生,所有人都积极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交付变更后的需求文档、交互、视觉、重构等,并跟技术沟通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此次实现。
这一阶段锻炼的是PM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产品经理很多时候与项目经理的职责有交叉区域。因此产品经理也需要在项目管理和协调沟通方面,需要做到沟通、开通、把控时间节点等等,项目管理的挑战时刻存在。
再者,因为这是一个盈利项目,运营显得尤为重要。最开始的时候,运营数据掉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在研发、测试、PM的帮助下,渐渐的知道了产品内外的种种逻辑,懂得了依靠漏斗模型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才把线上项目跟走。
在产品跟进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需求提出,也有需求被完成。对需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做了一个list来整理需求,整理的过程也是对产品思考的过程,不停问自己,这个需求用户是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必要,以及是否必要现在就做?list中,每个需求都标明优先级,负责人,对应的开发,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完成状态,让项目组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少事情在做,已完成来多少,接下来做什么。在产品跟进的过程中,逐渐的有了更科学的管理需求的方法。
结语
产品经理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位,需要你面面俱到的技能。需要洞察用户需求,逻辑思维能力,技术边界的专业技能,项目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商业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等。作为新人,在互联网产品这条路上慢慢走了半年,每前进一步就对这个行业愈是产生一份敬畏之心,自己也非常清楚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更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所以只好马不停蹄的往前冲。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