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难受,躺在床上发朋友圈玩,偶感,于是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小调查。结果不堪乐观。虽然只是一个发在朋友圈里的玩笑,但却让我感到我们的知识孤岛现象有点严重。
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是我妄自菲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伴随着手机,Pad的出现,伴随着快餐文化的出现,我们国人的知识被各种方式碾压,碾压成了极小的碎片,小到方便我们迅速记住,快速转化的地步。
也许有人会说,这难道不好吗?的确,这样也许会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我们瞬间掌握知识,短时间了解技艺,但是,时间久了又会怎么样?
用过电脑的人知道,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清理一下我们的电脑缓存,更有甚者,还会深度清理一下。为什么?就是因为大量的系统碎片占据了我们的电脑缓存,让电脑运转速度变慢。
其实,我们的人脑和电脑有点相似,每天,甚至每一分钟都在处理数以万计的信息,知识,但是我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其进行关联,没有将其深度沉淀,这些信息,知识就只游离于我们的大脑中,而并没有沉淀下来,更不要说转化为我们的能力。
也因为如此,我们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是想突出自己的能力,越要检索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知识。而这些信息和知识也只是即时之学,充其量算作即时之用。等不到相关问题第三轮出现,我们就会又疲于应付,展开新一轮对即时之信息,知识的检索。如此反复,我们的信息,知识孤岛自然生成。
其实所想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很容易。在搜寻相关信息,知识时我们不能仅仅盯着要去搜寻的信息和知识,还需要去看看与其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将搜寻的信息和知识放回到这些信息和知识所产生的大背景下,这样做也可以有助于自己对信息和知识的关联性,深度性的把握。最后,就是要在每次应对问题后进行反思。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为了做而去做。这样做也可以帮助自己对信息,知识以至于问题进行深度沉淀,系统关联。
(Ps:公布一下朋友圈发的调查答案,那五张图的前四张都是各种影视剧中关于狄仁杰的形象。而最后一张的人叫高罗佩,是一位荷兰人。至于他和狄仁杰的关系还是请各位自行检索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