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信读书上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后,我一直想先去图书馆借个纸质书本回来再着手去写这本书的感想,结果就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没有初开这本书时想要长篇大论的能力。
书本大概意思还是记得的,但是就是无法整成一段,写成一篇的灵感。为了两天后的笔记有内容可写,今天下午我再次读了这本书。
我在书中看到了好多个自己,不自信,不敢做决定,一直把自己的愤怒不满压抑在心中。
今天早上我花了足足四个小时写了一篇笔记,是昨天晚上花了一晚上读完的一本书,李尚龙老师的《人设》,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不知道找什么书来读作为自己的第一篇笔记作业时,无意中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看到是李尚龙老师写的书籍,想起之前他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直击心灵发问,让自己有了奋斗的力量,再一次看到李尚龙老师的作品,我毫不犹疑地拿起了它。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情绪压抑,又深有感触。人设,这不就是我们当代人都有的标签吗,早上吃完早饭就开始着手去写,即使在回忆着书中的内容时,心情还是被里面的人物感染而感到低落。
直到中午,我把作业交给了老师,我怀着很多的不安,老师什么时候会点评呢,要是晚上再点评我可能就要第二天才能修改了,要是下午可以点评就可以及时修改了,从我交作业过去的那一刻起,哪怕一秒钟我都没有想象过自己能够一次性通过,群里有小伙伴问我这个是什么?我心里想的是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就连是什么都看不出来吗?有点泪目了,一个早上的付出结果是表达什么内容都看不出来。
到了晚上,老师把图片发出来,也说了有问题的小伙伴已经私信,没有私信的小伙伴就是文案通过了,我不太敢确信居然没有收到老师的私信,我又怀疑老师是不是把自己的作业遗漏了,最后看了两遍老师确确实实在自己那一行上打了勾,证明自己确实是完成作业了,到现在我还是在意外中。
其实我和蛤蟆先生的心理是挺像的,家庭环境影响,上期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备受打击让自己学会顺从,如此来说服自己不会被说,被骂,被责备,哪怕是现在和朋友出去玩,有时候也习惯说随便,你决定就好,这些都是不自信,怕被拒绝的心理。
很多时候自己的心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我不配,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状态叫做通过努力学习,改变,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