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的第三章——听。篇幅很短,却思考很长。
它的开篇有这样的一段话:
√ 用呆滞的眼神看着你,一心只想着自己待会儿要说什么,根本听不进你说的话,然后没等你说完就插嘴进来,说些跟之前的内容完全无关的东西。
看到这一段,瞬间有种被打脸的感觉。
我坦诚的说,和小伙伴的沟通内容越深刻,我反驳的力量就越强大而且越发想证明自己观点的真确性,等轮到我表达完我“精心”准备好的观点后,小伙伴就会说,你已经说的不是我们讨论的那回事儿啦。
我每次都坚信,自己还在和他商讨着同一件事,可小伙伴每次都用不和你这个艺术生讲道理,多看看书吧。(小伙伴是个理科逻辑怪)既然他拒绝继续沟通,想结束话题,那我气势一定不能弱,所以我会傲娇的说一句:“你看,你表达能力又出问题了吧。”然后我们的沟通就结束啦。
这个倒霉的小伙伴就是我的男盆友。如果我没看这节,我估计还是认为他的表达能力有问题。
而今天这一开篇就在提醒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到底“听”的能力如何呢?我是真的有那么强烈的欲望并且做好准备倾听了吗?带着这个疑问,书上给我了一个比较不错的解答。
首先书上给了一个作业,用来测试自己平时听的能力的好坏。
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么呢?哪几题回答“不是”了呢?这些问题透露出什么呢?
从这个测试中发现,我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在听方面还有存在很大的问题,只是之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听”的重要性。那现在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该去解决问题。
书中也列出了10个提高倾听能力的方法:
1、准备好去“听”:
很多人觉得听为什么还要去准备,你说我不就能听的到吗?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有准备的去听、积极的去听、有意识的去听、这样便能大大提高我们沟通的效率。
书上说“沟通是双向的过程,所以我们跟说者一样负有责任”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倾听者真诚的表现出我是有准备的,那么也会提高说者输出的质量。
2、感兴趣:
“如果他没办法把内容讲得有趣一点,也不能怪我听不进去!”这是我们在上课或演讲后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记得,听者负有一半的责任。
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提不起兴趣的问题怪罪在说者的表达能力上。仔细想想,我们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会感觉没有兴趣呢?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了解才会没兴趣。而且我们也没有意愿主动去了解新鲜事物的想法,所以我们会把问题怪罪于别人。
如果我们可以找找说者话语中那些我们可能培养出兴趣来的话题,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对更多的事情有了兴趣,也会有助于沟通的成效。
此外,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人喜欢对着“一堵墙”说话。
3、心胸开阔:
心胸开阔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见,不要因为与你的信念、态度、理念和价值相抵触的信息而感觉到被威胁或侮辱,也不要立刻就排斥。
既然我们打算好好听了,那么就得有颗包容的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接触事物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应该用心去理解说者的不同观念,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对错和产生排斥心理。
4、听出重点:
不好的听者通常只会听事件的部分。学着去区分事实与原则、理念与例子、证据与理由。
我相信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选择性倾听的问题吧?大多数的人都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听得更多一些,所以结合第二点“感兴趣”,我们还应该在说者的话语中学会听到重点,这也是对说者的尊重与责任。
5、批判性倾听:
对说话者提出的假设与理由带着中立而批判的态度,仔细衡量各种证据的价值与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
光听是不行的,还得自己思考。要判断说者的逻辑和证据的可靠性,不能人家说什么就不加思考的认为是什么,要有批判性的去倾听。批判性不等于批评,不要对说者的理由抱有偏见和个人情感因素。
6、避免分心:
要维持听众的注意力,说话者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听者不愿意专心听,世界上最好的演说家也没办法让他们听进去。
个人觉得这条和感兴趣是可以连起来看的,如果不感兴趣,难免会分心走神云游天外。但是如果我们以尊重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就会去寻找感兴趣的点,这样有了方向性的倾听,也就少了些分心。
7、做笔记:
如果所说的内容对你很重要,最好把重点和特别的例子简单地记下来,否则事后你可能就忘了。不过,做笔记也可能会让你分心,所以这方面可以弹性一点。不妨先专心听完,之后再做笔记。
我觉得做笔记的话,适合听一对多人的讲话,如演讲、开会等形式,即便是这样一对多,我也是赞成先专心听完,之后再做笔记。
相信大家小时候读书时都有这样的经历,上课时老师说:“专心听我讲,先不要做笔记啦”。我想这就是老师想让大家在思维上跟上他所讲的内容,这样能听明白,要不然一写字,思维就会不连贯,接受不到接下来讲的内容,那想要明白老师讲的什么就只有课后看笔记自学了。
如果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这种对话式、讨论式的沟通,这就更不适合做笔记了,沟通的时候如果没搞明白说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那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不可能话后有看笔记自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要求说者再说一遍。如果是让说者停顿稍等,我想这样也会扰乱说者连贯的思路,消减说者的兴致吧。
8、协助说话者:
之前已经说过,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对说话者就是一种帮助。不过在对话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鼓励说话者。
比如:轻轻点头,然后等候;
专心看着说话者等。
9、回应:
这样响应能够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说话。此外,你也可以借此确定自己真的听懂对方的意思了。
这两点我认为是感兴趣的延伸,感兴趣是对说者的一种尊重和帮助,那么协助说者和有效的回应就更加是催化剂了。听者可以通过点头、嗯、是的、了解等等一些行为语言和语气助词来回应、协助说者完成说话内容。
书中给了一个很好的游戏,让我们自查:
我觉得这个简单的小游戏是最能让我们认真听完说者的话的好方法了。
一来可以让我们在听的时候准确的、精准的收集说者表达的信息,做到有效的倾听。二来还能锻炼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两全其美!
10、不插话
当个好听者最难的部分,恐怕就是克制自己不插嘴。对方如果停顿了,并不表示他已经说完了,所以要有耐心一点。
想想自己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尤其是在别人说的观点与自己观念相悖时,难免激动的想要表达自己。这的确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不仅对说者不尊重也可能并没有完全掌握说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导致比较容易断章取义。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么就能激发说者更多的表达欲,而且这在沟通中也是非常厉害的综合能力,我们也有必要提升!
这章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重视起来我之前忽略掉的点。从现在开始努力学好“听”的能力,然后再把“说”也做好,说不定以后就是顶尖的沟通高手啦!哈哈哈~
备注:文章中“引用部分”均为书中原话。
我是文郎画竹,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支持原创,喜欢留赞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