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自己说“是”,包括你的身体。之前我运动起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疫情期间,我在家里胡吃海塞,体重一下子飚到120斤,看着大腿上白花花的肉,总感觉两腿之间已经有了灼热感,那是肥肉与肥肉的碰撞。我捏了捏肚子上的游泳圈总是忍不住懊恼,但是一到吃饭的时间我就忍不住啊,我觉得不吃对不起,吃了也对不起自己,所以在吃不不吃之间,在对得起对不起自己的标准里徘徊,我还是吃成了一个胖子,一个我并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减肥,要动起来。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很难,每天都会为要不要继续而纠结挣扎。腿疼了,脚趾黑了,浑身散架了.....反正理由很多很多,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当我自己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瘦已经不能成为目标,反而是那种生命流动起来的状态让我欣喜万分。我的身体还是非常期待动起来。
对危机中的“关系”说是,包括可能结束的关系。有一件事儿我始终觉得放在心里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跟邻居的关系,我没有想到最后关系的终结竟然是不了了之,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或许是因为孩子的纷争,更或许是本来关系的建立就比较飘摇。我很少以身份不同而定义朋友,也许这只是我的想法。之前我是一直不能接受的,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我想对它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走了散,散了聚,没有谁能一直陪伴你,也没有谁能一直与我维系亲密的关系,只有我自己。就像我在那个青涩的年代以为,那个明朗的少年会陪我一生,但是最终到现在的并不是他,而他早已散落在天涯。说不悲伤是假的,但是能为这些关系的关系哀伤也算是一种看见。之前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我们有一天碰到,那种见面该有多尴尬,或许尴尬里还存在着我过去放不下的一些情感在,但是现在我能接受偶遇,一笑而过,也许是成年人最体面的告别。
对真正结束的关系说“是”,以前发生过一件自己认为很难逾越的事情,真相是我却逾越不了,每当自己能量不足,情绪低谷的时候总是把这件事拿出来重新过滤一遍,然后开始攻击自己以避免这件事情对我的伤害。但今天我打算对它说“是”,我在那段关系里看到自己的需求,看到了自己无处安放的焦虑,还有被这种焦虑与渴求激发出来的愤怒与力量。也许一次的看见并不能让我完全释怀,但是当它再次来临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是的,我看到你了,我看到你来的时候,那个躲在后面的小女孩儿。
对其他人说“是”,从昨天的纷争,无力,挫败到今天的慢慢恢复,我对其他人说“是”,那是他们本来的样子,我之所以愤怒,失落,难过,悲伤,是因为我有自己的需求,我强烈地抵抗这种需求的产生或者是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在别人的身上,我要像别人去索取,他们给不了我的,我就气急败坏。对其他人说“是”,就像照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样子一样,我对自己的这种需要说“是”。我在自己弱的时候会期待别人给予我最理解的回应,我需要别人对我关注和包容,我希望别人以我为中心,但是每个人只能是自己的中心,只有自己感受到自己以后才会关注到他人。那么渴求是什么呢?那是把自己交出去,让别人给足需要的关注而已。
对父母说“是”,对父母说是,我看到他们的焦虑,倔强,无能,懦弱,固执,高自尊,就像看见我自己的一样,因为我身上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印记,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像妈妈,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像爸爸,我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就是我自己。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独立的思想。直到我对他们说“是”,他们就是没有能力给予过我想要的,不是他们不想给,是他们也没有,他们就是不会以我期待的方式生活就像我不会按照他们的期待生活一样。但他们在我生命里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光明与黑暗面,他们勤劳,节俭,有力量,而且偶尔会帮助我。他们就是我最好的父母,就像我是他们最好的孩子,不管我们如何不接受对方,上天就是安排了这么一场缘分。
对情绪说“是”,我们喜欢快乐,喜悦,平和和开悟,喜欢宽容,主动,淡定和勇气,同时我们又讨厌骄傲,愤怒,欲望,恐惧,悲伤,冷淡,内疚和羞愧。我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坏的情绪,就好比我只喜欢一个人阳光的一面,不喜欢的他黑暗的一面。如果我们过多注重阳光面,我们很容易就被一个人吸引住,但是经过深入接触才知道自己并不能接受黑暗面,难道这是别人的事儿吗?别人有他自己的本来面目。情绪也是如此,情绪就是多样的,有正向也有负向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我们能说我只想要高峰,不想要低谷,那估计也成不了一座山吧。可以说是海市蜃楼。虚幻缥缈。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就像我的愤怒背后就是让我更力量地去对抗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悲伤让我储备力量,去更好的觉知自己的存在。
对状况说“是”,这个应该是我特别希望拥有的气质就是淡定,很多事情都像是已经发生过一样,我喜欢过后回头一笑:这都不是事儿,说到这儿突然让我想到了甄嬛的回头一笑,非常经典的画面深深印进脑海里。那接下来就是接纳发生在生活的点点点滴滴,它就是在那里,而我需要的就是爱上这种变化。
对改变和安全感说“是”,改变以后没有收到自己期望的样子的时候,很惶恐,经常会质疑自己那时的选择是不是对的。我们对改变总是充满了期待,而往往会忽视享受改变带给自己的感受,所以既有过往,又有未来,交织在一起就迷失了自己。这触及了我们的舒适区,撼动了我们的安全感,人生只有一件事儿是确定的,那就是死亡,除了死亡,其他事儿都是不确定的,那我们还想不想体验呢?如果想,那就是大胆地体验吧,生命总会带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额体验,都是宝贵的,因为只此一生。
对生命说“是”,无论它带来什么,包括伤残、疾病和死亡。生命这个话题太大了,大到我们说什么都会觉得渺小,存在之中,没有对,没有错,也没有公平,存在即意义。假如我们能全然地让悲伤顺其自然,感恩会随着而来,允许生命完成和终结。在“不”与“是”之间移动才是成长的快乐。
“是”并不是顺从,也不是拒绝。接受对自己过着的生活负责任,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压力从你的身上拿掉,并且停止对抗。这一点,最近有一些切身的体会。接受的意思是停止收到所有来自你头脑的声音的影响,如“应该”和“必须”、“抱怨”和“责备”,接受还是看见你偶选择,而如何厕过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接受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不去做改变,但它允许一种自然的成长陈胜,而不是强迫性成长,当然强迫性成长也是存在的,那必定是蚀骨一般的痛。
对你的头脑说是,对自己说是,一切允许其发生,等待喜乐。